布汶战役

布汶戰役法語:)發生於1214年7月27日,是1213年-1214年英法戰爭期間在法兰德斯伯国爆发的決定性戰役。由法王腓力·奧古斯都率領的法國軍隊在布汶擊敗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率領具有人数优势的联合军队。這場戰役是中世紀盛期罕見的激烈戰鬥,也是中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战役之一。

布汶戰役
1213年-1214年英法戰爭的一部分

《布汶戰役》,奥拉斯·韦尔内繪於1827年。收藏於凡爾賽宮戰爭畫廊
日期1214年7月27日
地点
结果 法國勝利
参战方
法蘭德斯伯國
英格蘭王國
其他盟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列表
  • 中軍:
    • 巴托羅繆·德·魯瓦
    • 紀堯姆·德·加朗德
    • 紀堯姆·德·巴雷斯
    • 庫西勳爵昂蓋朗
    • 戈捷·德·內穆爾
    • 吉拉德·斯科夫

    左翼:

    右翼:

    • 馬蒂耶·德·蒙莫朗西
    • 桑塞爾伯爵紀堯姆
    • 戈謝·德·沙蒂永
    • 彼得·德·雷米
    • 博蒙伯爵讓
    • 默倫子爵亞當

    其他指揮官:

    • 佩爾什伯爵托馬
    • 艾蒂安·隆尚
列表
兵力

專業估計
6,000–7,000人

  • 1,200–1,360名騎士
  • 300名騎兵
  • 5,000–6,000名步兵

其他估計
36,000人[1][2]
  • 11,000名騎兵
  • 25,000名步兵

專業估計
8,800–9,000人

  • 1,300–1,500名騎士
  • 7,500名步兵


其他估計
71,000人[1][2]
  • 11,000名騎兵
  • 60,000名步兵
伤亡与损失
  • 2名騎士戰死[3][4]
  • 輕微步兵戰死

反腓力·奧古斯都同盟於1214年初組建,該同盟由奥托四世、英格蘭國王約翰佛兰德伯爵费迪南德達馬爾坦伯爵雷諾布拉班特公爵亨利荷蘭伯爵威廉洛林公爵蒂埃博林堡公爵亨利等人組成。該組織的目標為擊敗腓力並奪回其在統治時擴張的領土。

在7月下旬的機動作戰後,雙方於7月27日在布汶爆發了戰鬥。聯軍形成長長的纵队緩慢地進入戰鬥,埋下一個潛在的弱點。法國騎士優越的紀律與訓練使他們能夠進行一系列極具毀滅性的衝鋒,他们在戰鬥中摧毀聯軍左翼的弗拉芒騎士。由奥托親自指揮的聯軍中軍起初成功擊退法軍步兵並幾乎成功擊殺腓力,但法軍騎士的反擊粉碎了孤立的聯軍步兵,並將奥托的整個中央部隊逼退。奥托隨後逃離戰場,留下來戰鬥的德意志騎士被法軍全殲,連帝國鷹旗也被法軍繳獲。聯軍的左翼與中軍陷入全面崩潰,僅剩達馬爾坦伯爵與長劍威廉的右翼部隊仍在堅持,他們在法軍的最後一次衝鋒中戰死、被俘或驅逐出戰場。由於夜色漸濃,法軍指揮官沒有選擇追擊潰兵。

法國壓倒性的勝利粉碎了英國與法蘭德斯收復領土的希望。奥托四世在戰鬥中失去了皇帝的名譽,並很快地被教皇依諾增爵三世罷黜,即位為新的神聖羅馬皇帝。約翰王被迫在和平協議中將安茹王朝的古老領地安茹伯國割讓給腓力,該條約確立了安茹帝国的崩潰。聯軍在布汶的災難導致約翰王於1215年被迫簽訂大憲章,永遠地改變英格蘭的政治局勢。法蘭德斯伯爵、達馬爾坦伯爵、洛林公爵和長劍威廉被俘和囚禁。歐洲的政治權力中心在战斗后轉移,教皇在13世紀開始更多地尋求來自法國的支持。腓力·奧古斯都在他的統治期間極成功的擴張領土,不僅奠定法蘭西王國在中世紀盛期後期的稱霸,還為法國旧制度絕對君主制打下了基礎。

前奏

1214年,佛兰德伯爵费迪南德試圖收復他兩年前割讓給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的城市利斯河畔艾尔圣奥梅尔,他宣布不再效忠腓力並與神聖羅馬皇帝奥托四世、英格蘭國王约翰荷蘭伯爵威廉洛林公爵蒂埃博林堡公爵亨利等人建立反法同盟。[8]

約翰作為聯盟的支點,策劃了這場軍事行動。他的計畫是逼迫法軍離開巴黎到西南部與英軍交戰,而奥托率領的聯軍主要部隊從北方向巴黎進軍。[8] 約翰的計畫最初並未出錯,但由于北方的聯軍行軍過於緩慢,約翰在與法軍交戰兩次後,被迫於7月3日撤退到阿基坦

腓力於7月23日召集他的封臣,組建了一支6,000至8,000人的部隊。[9] 奥托四世終於成功在瓦朗謝訥集中他的兵力,而腓力在同時間向北進軍並重新集結。[10] 腓力現在轉守為攻,經過機動戰後法軍找到一處適合騎兵作戰的戰場,該地是一片位於布汶東側的平原。[11]

奥托被敵軍的行軍速度驚訝並措手不及。即使有腓力試圖將他引入陷阱的可能性,奥托仍向法軍的後衛部隊發起進攻。[12]

聯軍部隊轉向西南側的布汶,將重騎兵部署於兩翼,步兵集中於中軍,並由奥托本人的騎兵部隊支援。法軍也組成相似的戰鬥隊形,騎兵同樣部署於兩翼,步兵與市民民兵集中於中軍,腓力與金焰旗掌旗官和騎兵預備隊部署於步兵後方。[11] 根據布列塔尼的威廉的說法,隨軍牧師在戰鬥中對腓力說,士兵們在4萬步的空間中(約15公頃)佈陣,留下很小的間距,很容易將戰鬥演變為肉搏戰。布列塔尼的威廉也在他的編年史中提到:「兩軍的戰線被狹小的空間分開」。[13]

戰鬥序列

法軍

戰前部署

法蘭西王國軍中有1,200–1,360名騎士(其中有765名騎士來自王室領地),還有300名騎兵。[14][15] 腓力向法國北部的市鎮當局尋求支持,其中39座市鎮中有16座同意派遣部隊支援。他們共提供了3,160名步兵,其中亞眠提供250人、阿拉斯提供1,000人、博韦提供500人、贡比涅提供200人、科尔比提供200人、布吕耶尔提供120人、塞尔尼克雷皮提供80人、克朗德兰提供40人、埃丹提供80人、滨海蒙特勒伊提供150人、努瓦永提供150人、鲁瓦提供100人、苏瓦松提供160人、瓦伊提供50人。[15] 在陣中還有2,000名由僱傭兵組成的步兵部隊。[16] 其他位於王室領地的市鎮本應再提供1,980名步兵,但他們是否有提供仍具爭議。[15] 法軍人數總計大概為6,000–7,000人,代表王室的鳶尾花旗由加洛勒·德·蒙蒂尼()掌旗。

王國軍隊被分為三組戰鬥隊形:[17]

  • 右翼部隊的總指揮為勃艮第公爵厄德,主要軍官有戈謝·德·沙蒂永、聖波勒伯爵、桑塞爾伯爵威廉、博蒙伯爵讓、馬蒂耶·德·蒙莫朗西默倫子爵亞當。右翼部隊的主力由來自香槟勃艮第的騎士組成。右翼的第一線部隊為來自勃艮第、香檳和皮卡第的披甲戰士和民兵組成,由150名來自苏瓦松的騎兵軍士領導。
  • 中軍部隊的總指揮為腓力·奧古斯都本人,主要軍官有紀堯姆·德·巴雷斯、巴托羅繆·德·魯瓦、吉拉德·斯科夫、紀堯姆·德·加朗德、庫西勳爵昂蓋朗戈捷·德·內穆爾。中軍的第一線部隊為2,150名來自法蘭西島諾曼第的市民步兵。
  • 左翼部隊的總指揮為德勒伯爵羅貝爾,由蓬蒂約伯爵紀堯姆支援。左翼的主要部隊為布列塔尼人和來自德勒佩尔什、蓬蒂約與维默的民兵。
  • 布汶的橋樑是唯一能通過沼澤撤退的路線,該地由150名騎兵軍士把守,他們也被賦予擔任法軍預備隊的責任。

聯軍

聯軍中包含1,300–1,500名騎士:其中600–650名弗拉芒騎士、425–500名埃諾騎士和275–350名其他地區的騎士。[18] 聯軍還部署了7,500名步兵,軍隊總數達到9,000人。帝國軍隊也被分為三組戰鬥隊形:[19]

  • 左翼部隊的總指揮為佛兰德伯爵费迪南德,主要部隊為阿努爾夫·范·奧德納爾德指揮的弗拉芒騎士。步兵為來自法蘭德斯埃諾的士兵。
  • 中軍部隊的總指揮為奥托四世本人,主要軍官有洛林公爵蒂埃博布拉班特公爵亨利那慕爾侯爵腓力。步兵組成為來自薩克森、布拉班特與德意志的士兵。第一線部隊為德意志長槍方陣,第二線部隊由薩克森步兵組成。奥托與50名德意志騎士部署於兩線部隊之中。
  • 右翼部隊的總指揮為達馬爾坦伯爵雷諾,大部分的布拉班特步兵都部署於該部隊,長劍威廉率領的英格蘭騎士也位於其中。
  • 在最右翼,英格蘭弓箭手負責支援同側的布拉班特步兵與兩位洛林貴族(洛林公國與巴爾公國)的部隊。

戰鬥

聯軍左翼

被俘虜的佛兰德伯爵费迪南德,為1330年的戰役過程想像畫。

150名來自蘇瓦松的聖梅達爾教堂的法軍輕騎兵在戰鬥開始就對聯軍的弗拉芒騎士發動衝鋒,意圖混亂聯軍的陣型,但這些無護甲的騎兵被弗拉芒騎士輕鬆擊退。其中部分弗拉芒騎士更乘勝追擊,離開陣型追擊撤退中的法軍騎兵,但180名來自香檳的法國騎士發動反擊,擊斃或俘虜這些過於激進的弗拉芒騎士。[20][21] 法蘭德斯伯爵隨後率領全軍600名騎士發動進攻再次逼退法軍。[22]

戈謝·德·沙蒂永率領30名騎士擔任先鋒,250名騎士緊跟其後。[20][21] 他們對弗拉芒部隊發動一系列連續的衝鋒,阻止聯軍的進攻。[21] 雙方都有大量騎士在第一波進攻中落馬。法軍比組織鬆散的弗拉芒騎士更有秩序,聯軍的戰線在大批法軍的攻擊下越來越薄。沙蒂永與默倫率領騎士衝破弗拉芒的戰線,接著轉身從後方攻擊敵軍,不斷地轉換目標。聖波勒伯爵的騎士附庸和勃艮第騎士與弗拉芒騎士發生了艱苦的戰鬥,雙方無人被俘。勃艮第公爵在坐騎被殺後落馬,但成功被他手下的騎士救援,他們擊退弗拉芒騎士並給他一匹新馬。[23]

弗拉芒騎士因對騎士精神的尊崇,在不斷惡化的局勢下仍堅持戰鬥超過三個小時,直到受傷且落馬的法蘭德斯伯爵被兩名法軍騎士俘虜後才陷入崩潰。[23][24]

中軍

布汶戰役中的法王腓力下馬,于格·德·博韋斯逃離戰場。來源自《世界大事錄》,由馬修·帕里斯繪製於1250年

2,150名法軍市民步兵聚集在金焰旗之下,位於法王腓力的騎士與鳶尾花旗前。[25] 他們在完成部署不久,遭到鄂圖率領的聯軍騎士與步兵的攻擊並被擊退。[23] 鄂圖的部隊在被法軍騎士阻檔前幾乎攻擊到法王。[26] 聯軍的步兵打破法軍騎士的防禦,利用帶勾的長矛將腓力擊落馬下。法王的盔甲擋住騎槍的戳擊,成功救下他的性命。加洛勒·德·蒙蒂尼舉起王家旗幟尋求幫助,另一名騎士將馬匹交給落馬的腓力。[27]

聯軍步兵利用匕首刺向法軍下馬騎士的頭盔和其他裝甲隙縫,諾曼騎士艾蒂安·隆尚因此戰死沙場,法軍承受不小的傷亡。在法軍不斷的反擊和長時間的戰鬥後,聯軍被迫撤退。[27][11]

由雙方君主親自領軍的預備隊陷入激烈的混戰。法國騎士皮埃爾·莫瓦桑幾乎成功俘虜鄂圖與其坐騎,吉拉德·拉特呂用匕首捅向皇帝,但被鎖子甲擋下來並捅到皇帝坐騎的眼睛,四位德意志貴族與其隨從成功救走鄂圖。[11] 當鄂圖被越來越多法軍騎士攻擊時,他選擇逃離戰場。德意志騎士為了保衛皇帝戰鬥到最後一刻,全都被殺或俘虜。帶有鷹與龍的帝國旗幟被法軍騎士俘獲並交給了法王,聯軍中軍的抵抗已全被消滅。[27]

聯軍右翼

與此同時,由羅貝爾·德·德勒指揮的法軍左翼被長劍威廉指揮的聯軍部隊壓制,[28] 直到長劍威廉被博韋主教腓力·德·德勒一棒擊落下馬並俘虜,英軍士兵失去指揮後崩潰並逃竄,馬蒂耶·德·蒙莫朗西在戰鬥中奪取十二面敵軍軍旗。為了紀念此壯舉,蒙莫朗西在他的盾牌上增加了12隻鷹,使總數達到16隻。[29]

背水一戰

佛兰德伯爵费迪南德達馬爾坦伯爵雷諾被當作囚犯運送至巴黎(來自1375年-1380年的法蘭西大紀事)费迪南德於1227年被釋放,並很快死於獄中感染的疾病。雷諾持續被囚禁,並於1227年自殺

聯軍反擊的希望在法軍左右翼向撤退中的敵軍中軍包抄時破滅。[27] 由法王腓力的前附庸達馬爾坦伯爵雷諾指揮的700名布拉班特步兵與小規模騎士在雙方最後的交戰中誓死抵抗,[30] 布拉班特步兵組成一個環形陣地,阻擊法軍騎兵的每次進攻,而雷諾則率領騎士不斷出擊。[28] 最終,由托馬·德·聖瓦勒里率領50名騎士和1,000-2000名步兵組成的部隊發起衝鋒,布拉班特步兵的陣地被擊潰和切斷,700人全部戰死,雷諾在混戰中被俘。而法軍衝鋒部隊無人死亡,僅有一名士兵受重傷。[31] 由於夜幕將臨,法軍擔心俘虜可能會趁機逃跑,於是停止追擊並用喇叭召回部隊。[5]

後果

《法國在布汶的勝利》,馬里-約瑟夫·布隆代爾繪製於1828年,為卢浮宫的裝飾

法軍有2名騎士死亡,步兵雖在初步階段傷亡慘重,但整體來說並不大。聯軍有約169名騎士死亡、700名布拉班特步兵死亡、1,000名全體步兵被俘,以及傷亡慘重但數量未知的步兵死亡。[30] 兩翼的指揮官達馬爾坦伯爵雷諾與佛兰德伯爵费迪南德都被俘虜,同時還有1名公爵、1名伯爵、25名男爵與超過100位騎士被俘。[5] 其傷亡之慘重,在中世紀的記載中甚至宣稱有超過3萬名德意志人戰死。[32]

這場戰役終結了鄂圖與約翰對法蘭西王國的威脅。[33] 根據讓·法維耶的說法,布汶是法國歷史上最決定性和代表性的戰役之一。[34] 菲利普·孔塔米納認為布汶戰役在產生了重要的後果和巨大的影響。[35] 费迪南·洛特將其稱為「中世紀的奧斯特利茨戰役」。[36]

腓力凱旋回到巴黎,大量的俘虜在他的身後形成長長的隊伍,他的臣民在道路旁迎接勝利的國王。鄂圖在战役后撤至哈茲堡,並很快被教皇認可的神聖羅馬皇帝取代。[37] 佛兰德伯爵费迪南德在戰役後被囚禁,約翰王與法國簽訂一个以当时情况来看十分宽松的五年休戰条约。[38]

1914年建立的布汶教堂中的其中一塊裝飾玻璃的細節

法國的決定性勝利深刻地影響英格蘭的政治局勢,該戰役宣告安茹帝国的正式崩解。[39] 英格蘭國王约翰的勢力在與法國的戰爭中衰微,貴族們強迫他簽訂了大憲章。此舉限制了國王的權力並建立了普通法的基礎。[40]

紀念

腓力·奧古斯都為了紀念這次勝利,在桑利斯蒙莱韦克之間建立了勝利聖母院。[41] 1914年,费利克斯·德奥重建了布汶教堂,並裝飾許多描繪該戰役的彩繪玻璃,以紀念這場戰役的700週年紀念日。[42] 2014年,一個名叫布汶2014的協會在布汶組織了800週年紀念日,其中包含一系列的官方活動與一場名叫布汶戰役(Bouvines la Bataille)的演出,共吸引了超過6,000名觀眾。[43]

另見

註釋

  1. 包含布拉班特步兵
  2. 不包含布拉班特步兵

註腳

  1. Tucker 2011,第119頁.
  2. Davis 2001,第135頁.
  3. Kibler & Zinn 2017,第142頁.
  4. Dougherty 2016,第58頁.
  5. Verbruggen 1997,第255頁.
  6. Tucker 2011,第121頁.
  7. Davis 2001,第137頁.
  8. Verbruggen 1997,第239頁.
  9. Verbruggen 1997,第245–246頁.
  10. Verbruggen 1997,第240頁.
  11. Chisholm 1911,第336–337頁.
  12. Verbruggen 1997,第241頁.
  13. Duby 1990.
  14. Bradbury 1996,第244–245頁.
  15. Verbruggen 1997,第245頁.
  16. Heath 1990,第10頁.
  17. Verbruggen 1997,第242–245, 250頁.
  18. Verbruggen 1997,第246–247頁.
  19. Verbruggen 1997,第249–250頁.
  20. Verbruggen 1997,第242頁.
  21. Verbruggen 1997,第251頁.
  22. Verbruggen 1997,第246, 251頁.
  23. Verbruggen 1997,第252頁.
  24. DeVries 2006,第80–89頁.
  25. Verbruggen 1997,第245, 252頁.
  26. Verbruggen 1997,第252–253頁.
  27. Verbruggen 1997,第253頁.
  28. Verbruggen 1997,第254頁.
  29. Eysenbach 1848,第321頁.
  30. Yonge 1879,第31頁.
  31. Pearson 1867,第74頁.
  32. Voltaire 1901,第64頁.
  33. Baldwin 1986,第381頁.
  34. Favier 1993,第176頁.
  35. Contamine 1992,第83頁.
  36. Lot 1946,第235頁.
  37. Kamp 1995.
  38. Gillingham 1984,第106頁.
  39. Sumption 1990,第355頁.
  40. France 2015,第251–253頁.
  41. Morel 1864,第280頁.
  42. Association Bouvines a 2014.
  43. Association Bouvines b 2014.

參考文獻

  • Baldwin, John W. . Berkeley, Ca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2023-04-19]. ISBN 978-0-520-073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3).
  • . Bouvines la Bataille. Association Bouvines. 2014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法语).
  • . Bouvines la Bataille. Association Bouvines. 2014 [201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法语).
  • Bradbury, Jim. . Florence: Taylor and Francis. 1996. ISBN 978-1-315-84582-1.
  •  Chisholm, Hugh (编). . 4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36–337. 1911. OCLC 221022251
  • Contamine, Philippe. . Paris: PUF. 1992. ISBN 978-2-213-03139-2 (法语).
  • Davis, Paul 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023-04-19]. ISBN 978-01951436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6).
  • DeVries, Kelly. 需要免费注册. London: Amber. 2006. ISBN 978-1-904687-64-1.
  • Dougherty, Martin J. . Book Sales. 2016 [2023-04-19]. ISBN 978-078583425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 Duby, Georges. . 由Catherine Tihanyi翻译.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2018-11-30]. ISBN 978-0-520-0623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7).
  • Eysenbach, Gabriel. . Tours: Ad Mame. 1848. OCLC 931242374.
  • Favier, Jean. . Paris: Fayard. 1993. ISBN 978-2-213-03139-2. OCLC 231581577 (法语).
  • France, John. . Halfond, Gregory I. (编). . Farnham, Surrey: Ashgate Publishing. 2015: 251–271 [2023-04-19]. ISBN 978-1-4724-195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3).
  • Gillingham, John. . London: Hodder Arnold. 1984. ISBN 978-0-340-74115-3.
  • Heath, Ian. . Goring-by-Sea, Sussex: Wargames Research Group. 1990. OCLC 28927648.
  • Kamp, Norbert. . Farinacci-Fedrigo (编). 45. Rome: Istituto della Enciclopedia italiana. 1995 [2023-04-19]. OCLC 35265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 (意大利语).
  • Kibler, William W.; Zinn, Grover A. . Taylor & Francis. 2017 [2023-04-19]. ISBN 978-13516656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英语).
  • Lot, Ferdinand. . Paris: Payot. 1946. ISBN 978-0608327433 (法语).
  • Morel, Auguste. . Paris: Hachette. 1864. OCLC 918025600 (法语).
  • Pearson, Charles H. . London: Bell and Daldy. 1867.
  • Sumption, Jonathan. . London: Faber and Faber. 1990. ISBN 978-0-571-20095-5. OCLC 819663446.
  • Tucker, Spencer C. . ABC-CLIO. 2011 [2023-04-19]. ISBN 978-15988442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 Verbruggen, J.F. [De Krijgskunst in West-Europa in de Middeleeuwen, IXe tot begin XIVe eeuw]. 由Willard, S.翻译 2nd. 薩福克郡: Boydell Press. 1997 [1954]. ISBN 0-85115-630-4.
  • Voltaire. . E.R. DuMont. 1901.
  • Yonge, Charlotte Mary. . Book Sales. 1879. ISBN 978-142196948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