幞頭
幞頭,亦称襆頭,是一种古代头饰。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发展自汉代的一种头巾“幅巾” [1]。其形态最初类似于头巾,后来于唐代发展出置于幞头内部用于支撑头型的内衬,称为“巾子”,此后在中晚唐时期逐渐發展成一種帽子并最终分化出诸如官帽、翼善冠等头饰。幞头一般內襯木骨,以藤草為裏,外罩漆紗。後來去除裡邊的藤草而保留漆紗。幞頭款式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其造法亦各有不同。宋代朝野男子均會頭戴幞頭[2][3]。從《圖書集成》的插畫有幞頭公服、展角幞头、交角幞头、烏紗帽(官帽)等,為襆頭的不同種類[4][5]展角幞頭的兩角變短便是烏紗帽了。[6]。
形制
各地演变
註釋
- . www.sohu.com. [2023-07-19].
- 书名: 《中国服装史》 作者: 张竞琼 当前第:59页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服器·幞頭》:“幞頭,朝服也。北周武帝始用漆紗製之,至唐又有紗帽之逮今用之。”
- 山東博物館:幞頭與帽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1-06.
- 王雪莉,《宋代服飾制度研究》,杭州出版社,2007
- 孫機:幞頭與烏紗帽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