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英語:,简称:省博、粤博),是广东省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有新旧两馆。旧馆位于广州市文明路。馆内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新馆位于珠江新城,新馆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该馆在2008年5月18日被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1] 。
![]() | |
![]()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 | |
成立日期 | 1959年10月1日 |
---|---|
地址 | 新馆: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珠江东路2号 广州鲁迅纪念馆: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5号 |
坐标 | 23°7′1.97″N 113°19′16.99″E |
類型 | 综合性博物馆 |
公共交通 | 广州地铁:珠江新城站 APM:大剧院站 |
網站 | 广东省博物馆現址 |
旧馆
.jpg.webp)
历史
1957年7月19日,广东省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展博物馆选址、文物筹集等工作。最初,筹委会就博物馆的选址提出了多个方案,包括越秀山、光孝寺、中山纪念堂科学馆前空地、黄花岗前坟场、小北花圈、木壳冈,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地方均不符合要求,最后在当时广东省委书记陶铸的建议下,筹委会最终选定文明路的广东贡院旧址作为馆址[2]。
博物馆原本规划有一座形似“U”形的大楼,主楼向东,还有两座分别朝南和朝北的副楼,总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由于大躍進饑荒,到1959年只有南副楼落成,主楼和北副楼均没有建设。改革开放后,又在原址上建设了新的陈列大楼。1992年10月落成,展览面积是原楼的4倍[3]。
展馆
- 博物馆主展馆
- 博物馆主馆是1992年建造的,馆内有13个展厅。陈列面积2197平方米,馆内展厅包括玉石展厅、陶瓷展厅和广东历史变迁。主馆的名称是由郭沫若题写。博物馆搬迁到珠江新城后空置,现已移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改为图书馆文明路总馆D区。
- 广东鲁迅纪念馆(即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
新馆




兴建过程
2003年,广东省政府决定投资8.8亿元人民币兴建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以满足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并在同一年举办建筑方案设计国际邀请竞赛,共有美国、奥地利、日本、荷兰、英国等8国10家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单位参加竞赛,最后由香港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设计的方案“珍宝容器”作为设计方案。新馆于2004年12月12日开始兴建,在2010年5月18日落成并对公众开放[4] [5]
建筑特色
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形似一个「宝盒」,主体建筑的周围是一片缓缓升起的草地,入口层建筑离地面23米,草坡延伸其中,进入入口是一个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中央大厅,高38米,采用采光屋顶,带有岭南建筑特色。博物馆采用「剪力墙植入型混凝土巨型筒体-钢架悬吊结构」,使展厅里没有一根立柱,提升了布展面积[4]。
- 博物馆入口
- 一楼大厅俯视
展览
博物馆分为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6]
常设展览
-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 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
- 端砚艺术展览
- 潮州木雕艺术展览
- 馆藏历代陶瓷展览
- 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入口
- 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展厅内的海洋馆
- 新馆内提供智能导览机器自助出租
开放时间
博物馆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公众需在微信小程序上预约后才能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