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的非洲人

在廣州的非洲人,主要由北非阿拉伯人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组成,其中來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在中国大陆常被称为廣州黑人,是對在中国廣州居住的非洲裔人士的統稱。在廣州的非洲裔黑人大多來自尼日利亞馬里幾內亞喀麥隆利比里亞剛果民主共和國等非洲國家。

截止2014年,约有500名中国人和黑人結婚,绝大部分是外省人同黑人一起生活[1][2]

來華歷史及人數

1990年代,第一批黑人开始向广州聚集,最初多是经商,将中国的服饰、原材料带回非洲销售。后来情况慢慢发生变化,据中国官方统计,2008年以前常住广州的非裔人口已有2万多,流动的非裔人口则有6万多。隨後,雖然因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廣州黑人數目有所減少,但自2010年後,在廣州的黑人數量又開始出現回升[3]

在穗非洲黑人數目

根据广东边防总队的数据,2014年1月至5月,搭乘非洲地区航班入境广州的人数有十万人[4]。據同年10月的數據顯示,广州當地的非洲籍合法外國人約16,000人,其中4,096人己在廣州居住6個月以上,另外11,633人則是來穗不久[5]

截至2017年2月25日,在广州实有非洲国家的合法人员为10,344人[6]

截至2017年4月25日,广州的非裔合法人員约占广州外国人总人口(88,000人)的17%,即14,960人。[7]

截至2019年12月25日,广州的非裔合法人員约占广州外国人总人口(86475人)的15.8%,即13652人。[8]

在華非洲留學生人數

截至2015年,在中國的非洲留學生有49,792人,較2014年增加了8,115人,增長19.47%[9]

截至2016年,在中國的非洲留學生有61,594人,較2015年增加了11,802人,增長23.7%[10]

宗教狀況

由于统计困难,广州黑人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无法准确估计。但根据来源国概况来推算,有媒体估算大约有一半人口信仰伊斯兰教。其余的大部分信仰基督教。广州黑人组成了各种社团,在生活、宗教、贸易等方面互帮互助。由于黑人人口已经颇具规模,且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居多。因此许多中国西北地区的穆斯林也前来从事针对黑人群体的餐饮、翻译等工作。[11]而在信仰基督教的黑人群体方面,会有许多黑人信徒每周日下午3点半聚集在石室圣心大教堂参加弥撒(此时间为教堂的英文弥撒的时间)。而此教堂现已经有许多黑人信徒成为了教堂工作人员,负责义务分发讲义,引导第一次来参加礼拜的信徒熟悉环境,并且以成为赞美诗合唱队一员为荣。[8]

广州黑人生活状况不一,有一些在中国时间较长的人已经取得了中国居留权,但也有一些人仅从事收入很低的体力工作,生活困难。[11]

治安問題

许多廣州黑人屬非法滯留,因此常與當地居民發生衝突。當地居民也對居住在廣州的黑人抱有某种程度上的敵意[12][13]。這些非法滯留者給當地的城市管理和治安造成困擾[14]。中國大陸網路有輿論認爲,居住在廣州的黑人犯罪率高。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的官方媒體認爲黑人犯罪率並不高,並認爲黑人是廣州的另類弱勢群體[15]。2008年由維基泄密公佈的一份檔案顯示,廣州市政當局對黑人的存在持憂慮態度[16]。有觀點認爲,廣州黑人會在言語上過度騷擾女性。雖然這被認爲屬於中非之間的文化差異,但確實引發了當地居民的不滿[17][18]。而黑人在廣州的聚居地方被稱為「黑人村」,衛生情況惡劣,有人當街宰羊并將動物內臟隨處丟棄,又有人隨地吐痰,故不少廣州本地人盡量避開「黑人村」[19]

2017年,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於3月3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提交一份名為《建議國家從嚴從速全力以赴解決廣東省非洲黑人群居的問題》的提案,認為非洲裔外國人「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工作)對國內造成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公共衛生問題與民族種族問題等重大隱患[20],根據中國大陸的官方資料顯示,2014、2015、2016三個年度的非洲裔黑人販毒團伙在華販毒問題突出[21][22][23]

重大相關事件

時間經過
2009年7月15日一名黑人在試圖躲避廣州警方查證護照的過程中,不慎從約18米的高樓墜樓身亡。這一事件引發數百名黑人次日聚集在派出所門口,與警方對峙。事後一些黑人稱,當地警察與黑人的關係比較緊張,因此跳樓逃脫的事件時有發生[24]
2012年6月18日奈及利亞人艾利貝奇因與人打鬥,被警察戴上手銬帶回越秀區礦泉街派出所留置室,後一直不予理會直至其不適死亡,再次引發非洲裔人聚集於廣園西路堵塞交通事件[25],上百名黑人围攻矿泉街派出所,堵塞道路交通,持石头砖块打砸警车和过路车辆车窗,并追打警察[26]。奈及利亞駐華大使館指責中國警察在事件過程中「暴力執法」,並要求派本國刑偵專家到穗參與屍檢而引發外交風波[27][28]
2013年12月起西非伊波拉疫情爆發後,廣州市加大對來自疫區的非裔黑人的管控,每天對來自非洲疫區外國人測量兩次體溫,以加強伊波拉疫情防疫工作[29][30]
2020年3月起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多位尼日利亚人抵达广州后确诊,导致当局对当地黑人进行清理行动,期间数百名非裔黑人被赶出家门、强制检疫和没收护照,引发非洲联盟及多个非洲国家发声关注[31]。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称中方“高度重视保障外国在华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所有外国在华人员一视同仁,反对任何针对特定人群的差异性做法”,并强调“中非一直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国对非友好的政策没有任何改变,非洲国家和人民对华友好的感情也不会有任何动摇。我们不会对非洲兄弟搞歧视”。他最后表示,针对近期非方反映的非洲国家在粤公民的关切,广东方面已进行梳理排查,并采取系列新的举措[32]。4月14日,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周平剑在与尼日利亚外交部长奥尼亚马会见后举行联合记者会。奥尼亚马表示,近期一些尼日利亚人近期抵达广州后被确诊,当地政府查明此点后,要求封闭相关场所,隔离密切接触者,被强制隔离的人自然不被允许返回酒店、原住所等。尼日利亚民众仅根据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作出错误解读,误以为尼日利亚人和非洲人在防疫中被“挑选出来”,有针对性地被加以区别对待,表示不能理解[33]

圖集

廣州黑人聚居區

参考文献

  1. Admin. . Africa-China Reporting Project. 2014-06-03 [2020-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英语).
  2. Branigan, Tania. . The Guardian. 2010-10-06 [2020-04-14].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6) (英国英语).
  3. . 大公网. 2013-03-27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4. . 凤凰网. 2014-09-18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0).
  5. . NOWnews今日新聞. 2014-10-31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6. . 中国新闻网. 2017-03-13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1).
  7. . 中国新闻网. 2017-05-11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8. . 香港01. [2020-04-20].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6-04-14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6).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7-03-01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7).
  11. . www.qikan.com.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7).
  12. . 新浪. 2014-08-15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1).
  13. . 华盛顿邮报. 2016-05-27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1).
  14. . 新浪. 2014-09-18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2).
  15. . 央视网.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2).
  16. . CNN. 2016-06-26 [2018-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1).
  17. . 新浪. 2011-07-19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8).
  18. . 南都週刊. 2009-08-17 [201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19. . [2018-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7).
  20. . 文汇报. 2017-03-03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7).
  21. . www.scio.gov.cn.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7).
  22. . [201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7).
  23. . 央视网. 2017-03-27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7).
  24. . 南方报网. 2009-07-20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0).
  25. . 2012-06-20. 华讯财经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31).
  26. . 人民网. 2014-09-18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7).
  27. . 新浪. 2012-06-21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28. . [201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3).
  29. . 中時電子報. 2014-10-30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30. .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4-12-19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5).
  31. . BBC News 中文. 2020-04-12 [2020-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32. 申杨 靳丹妮. . 新京报. 2020-04-13 [2020-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33. . 证券时报网. 2020-04-15 [2020-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外部鏈接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