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眷村

建國眷村,為雲林縣虎尾鎮建國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等軍眷聚落的統稱,鄰近已廢棄的虎尾空軍基地,為全臺灣唯一留存的農村型眷村。行政區劃上原屬北溪、廉使兩里,後獨立設建國里[1]。2015年6月登錄為雲林縣有形文化資產,屬於聚落建築群。[2]

建國眷村活動中心,攝於建國一村。
虎尾建國一村及建國二村
建國一村、建國二村
建國眷村
建國一村一景
位置雲林縣虎尾鎮建國里2鄰20號以及8鄰4-2號等
建成时间台灣戰後時期
官方名称虎尾建國一村及建國二村
類型登錄等級:聚落建築群
登錄種類:眷村
评定时间2015-06-01
詳細登錄資料

建國眷村日治時期為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建國一、二村面積近30公頃,房舍有數十棟。[2]

歷史

建國眷村一帶於19世紀清朝統治時期,原為漢人移民聚落後壁寮、竹圍子、吳厝。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帝國政府在附近興建空軍基地遷後壁寮、竹圍子居民至今虎尾鎮三合里、新吉里一帶,原後壁寮作為航空隊本部,吳厝作為特攻龍虎隊本部,竹圍子及吳厝北部荒地則做為學員區。中華民國軍事接管臺灣後,擇定原日軍虎尾機場為空軍初級訓練機場。將上述後壁寮航空隊本部改為建國一村,竹圍子學員區域改為建國二村,吳厝特攻龍虎隊本部改為建國三村,吳厝北部荒地學員區為建國四村。原於行政上分屬虎尾鎮廉使里、北溪里,1970年四部眷村獨立分拆劃設「建國里」。[3]

1986年韋恩颱風破壞建國三村、四村,多數眷戶遷北港國宅或廉使里建國新城。1988年建國四村被徵收,改建為雲林第二監獄而廢村。2004年廢止虎尾空軍基地,次年因通過《國軍眷村改建條例》,強制撤離一、二村住戶。後建國眷村原住民及其後代推動文化保存,2015年6月雲林縣政府公告建國一、二村為聚落文化資產。截至2019年,建國三村並無民居,僅設有雲林縣虎尾鎮拯民國民小學[3]

聚落建築

建國眷村為建國一村、建國二村、建國三村及建國四村的統稱。其中建國一村的建築物,以天干編號記為甲棟、乙棟、丙棟等。[4]

參考資料

  1. 虎尾訊. . 臺灣民聲日報. 1970-06-06 (中文(臺灣)).
  2. 王威雄. . 公視新聞網 PNN. 2019-08-30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3. 張家維; 談東; 廖芝英. (PDF). 第二屆國土測繪圖資GIS專題應用競賽. 內政部. [2021-07-10].
  4. 王彤薰; 林亭萱. (PDF). 中學生網站小論文. 中學生網站. 2020-10 [2021-07-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0)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