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衡
生平
民国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张子衡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受地下党派遣,抵达冀南从事民运工作。同年11月至1937年7月,出任中共直南特委秘书长。1935年,组织参加直南暴动[1]。1936年,从事机要交通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7月至11月,任中共平汉线省委秘书长。11月,任中共冀豫晋省委秘书长。1938年3月至8月,任中共冀鲁豫省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后任中共冀南区委秘书长、中共晋冀豫区党委秘书长[2]。
之后他跟随晋冀豫区党委进入冀南发动民运,为八路军东进部队在冀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扩大晋冀豫抗日民主根据地创造了条件。1939年至1945年8月在延安中央机关工作。1941年2月,调到中央秘书处工作。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党务研究室研究员、中央机关党总支书记等职。1945年4月至6月,作为中直、军直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3]。
抗日战争结束后,抵达东北工作。1945年10月至1946年1月,任中共辽宁本溪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书记为李力果)[2][4],市委驻地在溪湖区东山原鹤友俱乐部。1945年12月起,兼任本溪新报社负责人[5]。1945年11月至12月,兼任中共本溪县委书记。1946年5月2日,市委机关撤离本溪市区东迁至本溪县田师傅。同年6月,中华民国国军占领本溪,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撤销中共本溪市委[6]。1949年,解放军再度占领本溪。5月10日,安东省委所属的中共本溪市委改由东北局直接领导。6月15日,东北局批准中共本溪市委组成人员,李亚光为书记,张子衡为副书记[7]。
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4月,担任中共本溪市委第一副书记[8]。之后出任中共辽宁省旅大市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处长、办公室主任[9]。1954年8月至1955年6月,任中共辽宁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9年9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务委员、辽宁省委监察委员会第一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10]。1968年5月8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后,中共辽宁省委机关干部遭到冲击。11月他下放至盘锦“辽宁五七干校”遭到监禁[11]。
1977年12月至1980年1月,出任辽宁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0年1月至1983年4月,任辽宁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2]。1987年9月22日,因病在沈阳逝世[13]。
参考
- 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委会编. .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1.08: 1273. ISBN 7-5065-4019-3.
- 中共本溪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 . 中共本溪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 323–324.
- 刘巧云,张俊朴编著. . 世界文明出版社. 2004.08: 228.
- 刘万东著.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2: 148. ISBN 978-7-5602-9305-9.
- 刘恒华主编;周宪章等撰稿;本溪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 . 辽河出版社. 2004.12: 333. ISBN 7-80711-085-6.
-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2.11: 372–373. ISBN 978-7-5098-1173-3.
-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辽宁省档案馆. . 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辽宁省档案馆. 1995.02: 394.
- 《当代中国的辽宁》编辑委员会编. .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2009.09: 495. ISBN 7-80170-845-8.
- 王健英编著. .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5.09: 907. ISBN 7-5035-0928-7.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07: 12–13. ISBN 7-208-05733-8.
- 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 中共辽宁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编. : 43–44.
- 辽宁省历任党政领导成员名录专辑编. . 辽宁省行政管理学会;辽宁政府管理信息编辑部. 2010.11: 76.
- 李盛平主编. .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9.04: 349. ISBN 7-80035-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