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驹

张家驹1914年1月31日—1974年3月18日),广东广州人,毕业于燕京大学,中国历史学家,专攻宋史研究,学术上首创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论,因出身和思想问题在文革中受到迫害。

生平

1914年农历正月初六,张家驹出生于广州高第街张府宅。张家驹的父亲张祥熙是广州的工商地主,在当时广州政经学界名望很高,与国民党中主张反共的西山派元老谢持和广东军阀陈济棠交好,母亲也是出自工商家庭,因此张家驹在1949年以后共产党建政后出身成分一直都不好。张家驹是家中第三子,从小随父亲混迹名流,培养琴棋书画等雅好,后来父母到马来亚芙蓉镇创办中学,带着二哥就读自办的学校,年幼的张家驹则留在广州由祖母代为照顾。1931年,张家驹毕业于广州培正中学,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当时历史系还只是一个小系,一届只有周一良刘选民和张家驹三人,师从邓之诚洪业张星烺顾颉刚谭其骧。张家驹就读燕大期间,发表《宋代分路考》《南宋两浙之盐政》《宋室南渡后的南方都市》《中国社会中心的转移》《宋室南渡前夕的中国南方社会》等作品,以宋史和经济史为主要着力点。1935年,张家驹毕业于历史系,转入研究院攻读研究生,读了一年就因为家庭变故肄学。肄学之后曾经有大学请他教书,但是因校长下台未果,于是回乡在家里失业半年,迫于生计担当广东省长途电话管理委员会文书的工作,仅仅一年半之后就因为抗日战争爆发不得不辞职避居香港,任教培英中学香港分校。移居香港前与燕大校友杨淑英成婚,在香港育有一子。香港沦陷之后再度失业,回到广州希望能够赎回家产,后在叔父介绍下到日伪中山县警察局任科员,半年后辞职居家养病,适逢培英中学在澳门复校,于是到澳门复职,随着学校迁至尚未沦陷的韶关,战后随培英学校迁回广州并加入国民党。1947年,上海大中国图书局和亚光舆地学社联合聘请其为编辑,居家迁移上海,兼职粤东中学教员。1949年主编的《新世界地图图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新图图说》出版,后因为上海大中国图书局和亚光舆地学社解散转任专职教员。1952年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改造,坦承自己参加日伪警察局和国民党的问题,通过了政治审查。1954年2月,出任上海中等学校教师业余进修学院兼职教师,随着同年上海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张家驹也随即转调师院,任教期间重新开始宋史研究,并参与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和《辞海》的编辑。1963年他在上海文汇报发表《论海瑞的评价不宜过高》批驳姚文元,文革开始后和魏建猷程应鏐贴大字报参加革命,被革命群众痛击打倒、武斗示众,下放劳改,受尽折磨,儿子也因文革不幸亡故。1971年周恩来下令进行“二十史标点”,张家驹因此脱离改造,专门负责《宋史》标点工作。1973年因胃病恶化,住院治疗,切除部分胃部,次年在家中去世,初葬广州白云山,1985年徙葬苏州木渎。1978年9月,中共上海师院委员会为其平反。[1][2][3][4]

参考资料

  1. . renwen.shnu.edu.cn. [2021-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8).
  2. . view.news.qq.com. [2021-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8).
  3. . renwen.shnu.edu.cn. [2021-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8).
  4. . www.gzzxws.gov.cn. [2021-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