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行
生平
张乐行出身士紳地主家庭,有良田五百餘畝,曾為鹽梟販運私鹽,喜仗義疏財,時稱“仁義光棍”。
咸豐二年(1852年),皖北饑饉,張樂行與龔得樹、王冠三、蘇天福、韩朗子等結捻。「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軍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游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掉油捻紙,用來驅除疾病、災難,強為過路商旅祈福,收取香火錢。多半是游手好閒之徒所為,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數越多,所謂「居者為民,出者為捻」。淮北大旱,入捻農民大增。
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軍經安徽、河南,捻軍紛起响应。張樂行被舉為捻首,號稱「十八鋪聚義」,后攻克河南永城。
咸豐五年(1855年)秋,他在雉河集(今安徽渦陽縣城)召集各地捻黨首領會盟,被推為盟主,号稱“大漢明王”。制定黃、白、黑、紅、藍“五旗軍制”,張樂行兼领黄旗,下設軍師、司馬、先鋒等職,立有《行軍條例》。
咸豐六年(1856年)6月19日,雉河集失陷,率部南撤。7月16日,攻克淮河上游重镇三河尖(今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旋回军北上,于8月24日夺回雉河集。
咸豐七年(1857年)春天,與太平軍豫天侯陈玉成、合天侯李秀成部队會師于霍丘、六安交界处,,並攻克霍丘,自此捻軍接受太平天國領導,不剃髮,改换太平天国旗帜。洪秀全封张乐行為成天义,任“征北主将”,10月13日,退至六安。
咸豐八年(1858年)5月下旬率兵北上,经正阳关、峡石口,占领怀远、临淮和凤阳府县两城,控制淮河南北的交通,断绝清军淮北盐运。11月与庐州太平军南下,配合陈玉成、李秀成指挥的三河之役,大败湘军。
咸豐十年(1860年)张乐行指挥张宗禹率主力3万余人出征苏北敌后,占领清江浦(今淮阴),被太平天国封为沃王。1861年冬进驻颍上。
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軍皖北根據地喪失,形勢逐漸惡化。5月陈玉成被俘,张乐行率孤军在淮河南北坚持。同年冬天,僧格林沁圍攻淮北捻軍基地,捻軍全力抗擊,但一再受挫。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初,张乐行率捻軍再退雉河集,扼守尹家河。3月23日,张乐行率20万大军在涡河张村铺北,背淝水列阵,与僧格林沁血战。终因力量悬殊,孤军无援而全军覆没,张乐行仅率10余骑突出重围,驰至阜阳马家店,继又夜走蒙城西阳集,欲去山东。四日,至西阳集蓝旗捻头李家英处。此时,李家英已降清,他一面假意款待张乐行,一面密报宿州知州英翰,英翰随即率兵至西阳集俘虏了张乐行及其子张喜、义子王宛儿父子3人,由牛师韩押送亳州义门集僧格林沁大营。4月5日(同治二年二月十八日),三人在義門集周家營被清軍處死,梁王張宗禹、鲁王任化邦續領捻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