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瓌 (南朝)

張瓌5世纪—505年),字祖逸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南北朝刘宋南齐、南梁軍人。刘宋右光禄大夫張永之子。

生平

元嘉年間,初任江夏王劉義恭麾下太尉行参軍,转任外兵参軍。元嘉三十年(453年),劉義恭为太傅,張瓌作为他属下的太傅五官。後历任太子舍人、中書郎、驃騎从事中郎、司徒長史。元徽二年(474年),父亲張永和桂陽王劉休範乱軍在白下作战失敗,阮佃夫問罪張永。蕭道成为張永辩解,張瓌感恩蕭道成,于是与他結交。受位通直散騎常侍、骁骑将军。元徽三年(475年),張永去世,張瓌回归乡里吴县居丧。

升明元年(477年),沈攸之之乱爆发,吴郡太守劉遐纠集三千人呼应。劉遐召见張瓌,張瓌假装受命,和叔父張恕入吴郡。張瓌和防郡隊主郭羅雲共同袭击劉遐。劉遐出逃,張瓌部下顧憲子斬劉遐。張瓌向蕭道成報告勝利,于是转任輔国将軍、吴郡太守,封義成县侯。任冠軍将軍、東海東莞二郡太守,不拜。

建元元年(479年),齐朝建立,張瓌改封平都县侯。受侍中之位,兼步兵校尉。建元二年(480年),转任都官尚書。出任征虜将軍、吴興郡太守。建元三年(481年),烏程县令顧昌玄有罪,顧昌玄作为張瓌的属下,張瓌没有糾举,于是張瓌被免官。建元四年(482年)張瓌为度支尚書

齐武帝即位,張瓌任鄱陽王蕭鏘属下冠軍将軍、北中郎長史、襄陽相,代行雍州北中郎府事務。永明二年(484年),蕭鏘任征虜将軍,張瓌转任征虜長史。永明四年(486年)出任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軍事、輔国将軍、雍州刺史。兼寧蛮校尉。召還建康任左民尚書,兼右軍将軍。转任冠軍将軍、大司馬長史。永明十年(492年),任太常。称病不问政事。永明十一年(493年),受位散騎常侍光禄大夫,继续休養。武帝想要再次任用張瓌,命他为後将軍、南東海郡太守。代行南徐州府州事務,代行河東王蕭鉉国事。到任,再称病,召還为散騎常侍、光禄大夫。

蕭昭業即位,加張瓌金章紫綬。隆昌元年(494年),蕭昭業被废,朝臣到宮門迎西昌侯蕭鸞,張瓌称病不至。蕭昭文即位,張瓌加号右将軍。蕭鸞怀疑外藩起兵,为求警戒,命張瓌屯駐石頭城,監督軍事。張瓌见朝廷不安定,于是常称臥病。同年(建武元年),蕭鸞即位为齐明帝,張瓌担任給事中、光禄大夫。建武二年(495年),北魏孝文帝派軍南進,張瓌以本官假节、督广陵诸军事、行南兗州事,魏軍撤退,張瓌被召還。

建武末年,明帝允許他回归故乡,优游自乐。明帝病重,明帝怀疑王敬則,任用張瓌为平東将軍、吴郡太守,以防備不測。永泰元年(498年)王敬則之乱爆发,張瓌派遣兵三千人到松江拒战。一听王敬則军鼓之声,張瓌之兵敗走,張瓌放棄吴郡,藏匿民間。王敬則之乱被平定,張瓌回到吴郡,被御史弹劾而免官,剥奪爵位。永元元年(499年),受位光禄大夫。受号前将軍,再受金章紫綬。永元三年(501年),萧衍起兵東下围建康,蕭宝卷任命張瓌假节,以前将军屯戍石头城。蕭衍之軍到達新亭,張瓌放棄石頭城逃回建康宮中。

天監元年(502年),梁朝建立,張瓌官至右光禄大夫。天監四年七月辛卯(505年9月6日)去世[1]

子女

有子12人。

  • 張率
  • 張盾(字士宣,官至無錫县令・湘東王記室)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南齊書/卷24》,出自萧子显南齊書

参考文献

  • 南齐書·卷24 列传第5》
  • 南史·卷31 列传第21》
  1. 《梁書·武帝紀中》:秋七月辛卯,右光祿大夫張瓌卒。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