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帕克 (蜘蛛人驚奇再起系列)
彼得·班傑明·帕克(英語:),秘密身份為蜘蛛人(英語:),是馬克·偉柏執導的《蜘蛛人驚奇再起》系列中的虛構角色,改編自史丹·李和史蒂夫·迪特科共同創作的漫威漫畫旗下角色蜘蛛人,由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
彼得·帕克 | |
---|---|
《蜘蛛人驚奇再起》系列與 漫威電影宇宙角色 | |
首次登場 | 《蜘蛛人:驚奇再起》(2012年) |
原型 | 《蜘蛛人》 史丹·李 史蒂夫·迪特科作品 |
改编 | |
饰演 | |
配音 |
|
暱稱 | 彼得三號 |
別名 | 蜘蛛人 |
物種 | 人類突變種 |
國籍 | 美國 |
職業 |
|
武器 | 蛛網發射器 |
家人 | |
重要他人 | 關·史黛西 |
彼得·帕克首次登場於2012年電影《蜘蛛人:驚奇再起》。雖然《蜘蛛人驚奇再起》系列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加菲爾德的表現則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亦被視為該系列的亮點之一。
2021年,加菲爾德透過穿越多元宇宙的設定於漫威電影宇宙(MCU)系列電影《蜘蛛人:無家日》回歸飾演彼得·帕克/蜘蛛人。片中亦出現另外兩名蜘蛛人,包括前任彼得·帕克/蜘蛛人(由陶比·麥奎爾飾演)和漫威電影宇宙的彼得·帕克/蜘蛛人(由湯姆·霍蘭德飾演)。為了區別,加菲爾德的彼得·帕克在電影中暱稱為「彼得三號」。漫威官方網站列作「驚奇蜘蛛人」[1];劇本列作「偉柏宇宙彼得」以及「偉柏宇宙蜘蛛人」[2]。
角色發展
彼得·帕克/蜘蛛人首次登場於漫畫白銀時代的選集漫畫《神奇幻想》第15期(1962年8月),後來成為漫威漫畫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之一,並獲得了自己的漫畫系列《驚奇蜘蛛人》,其後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動畫。
隨著《蜘蛛人3》於2007年上映後,索尼影業宣佈《蜘蛛人4》將於2011年5月5日上映[3][4]。然而,2010年1月,導演山姆·雷米退出了該項目,拍攝計劃也因此而取消,同時索尼宣佈將以新的主演們和製作人員重啟《蜘蛛人》系列電影[5]。雷米退出的一周後,索尼宣佈該片將由執導《戀夏500日》的導演馬克·偉柏執導[6]。傑米·貝爾、艾登·艾倫瑞克、法蘭克·迪蘭、安德魯·加菲爾德和喬許·哈契森都是偉柏考慮的人選[7]。2010年7月,確定由加菲爾德飾演主角彼得·帕克/蜘蛛人[8]。
由於《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2014年)的評價不佳,其後續電影以及衍生作品遭取消[9][10]。2015年2月,索尼與漫威影業達成協議,讓二度重啟的蜘蛛人加入漫威電影宇宙[11]。同年6月,確定由湯姆·霍蘭德飾演彼得·帕克/蜘蛛人[12]。霍蘭德版本的蜘蛛人將率先於《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2016年)登場[13],接著出演個人電影《蜘蛛人:返校日》(2017年)。
獎項
年份 | 電影 | 獎項 | 類別 | 結果 | 來源 |
---|---|---|---|---|---|
2012 | 《蜘蛛人:驚奇再起》 | 青少年票選獎 | 夏季票選獎:電視男演員 | 提名 | [14] |
2013 | 全美民選獎 | 最受歡迎電影超級英雄 | 提名 | [15] | |
最受歡迎銀幕情侶組合 | 提名 | ||||
兒童票選獎 | 最受歡迎電影男演員 | 提名 | [16] | ||
最受歡迎動作男明星 | 提名 | ||||
2014 | 《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 | 青少年票選獎 | 電影票選獎:科幻片男演員 | 提名 | [17] |
電影票選獎:吻戲 | 提名 | ||||
2015 | 兒童票選獎 | 最受歡迎動作男明星 | 提名 | [18] | |
2022 | 《蜘蛛人:無家日》 | 評論家選擇超級獎 | 最佳超級英雄電影男演員 | 獲獎 | [19] |
MTV影視大獎 | 最佳搭檔[lower-alpha 2] | 提名 | [20] |
參考資料
- Bonomolo, Cameron. . ComicBook.com. 2021-12-21 [2021-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 Vary, Adam B. . Variety. 2021-12-30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美国英语).
- Finke, Nikki. . Deadline Hollywood. 2010-01-05 [201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5).
-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Nielsen Company). 2010-05-14 [2010-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8).
- Finke, Nikki; Fleming, Mike. . Deadline Hollywood. 2010-01-11 [201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Includes separate full text of Columbia / Marvel Studios press release.
- Untitled Columbia Pictures / Marvel Studios press rele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via Deadline Hollywood (January 19, 2010). Retrieved June 7, 2012.
- Kit, Borys.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Reuters. 2010-05-27 [201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17).
- . ComingSoon. 2010-07-01 [2021-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9).
- . Collider. 2015-09-14 [2015-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6).
- Sneider, Jeff. . TheWrap. 2015-11-10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 . Marvel.com. 2015-02-09 [2015-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
- . Marvel. 2015-06-23 [2016-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4).
- Fritz, Ben.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5-02-10 [2015-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Ng, Philiana.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Prometheus Global Media). 2012-06-14 [202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5).
- Khatchatourian, Maane. . Entertainment Weekly (Time). 2012-11-15 [202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9).
- West, Abby.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3-02-13 [202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7).
- . Yahoo! Movies. 2014-06-17 [202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 . Zap2it. 2015-02-20 [202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1).
- Davis, Clayton. . Variety. 2022-02-22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 Nordyke, Kimberly.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2-06-05 [2022-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