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彼得留拉

西蒙·瓦西廖维奇·彼得留拉烏克蘭語羅馬化Symon Vasyliovych Petliura1879年5月10日—1926年5月25日),烏克蘭政治、軍事人物、文學和戲劇評論家,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改良社会主义者、反共主义者。十月革命之後,組織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軍隊與蘇聯紅軍以及白軍作戰,试图維持烏克蘭獨立自主。1920年4月波苏战争期间,彼得留拉代表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波兰第二共和国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签订《华沙条约》,彼得留拉以利沃夫为交换,与波兰结盟共同对抗布尔什维克政权。最終失敗,後流亡西歐。1926年5月25日,在法國巴黎遇刺身亡[1][2]

毕苏斯基和彼得留拉在基辅,1920年
西蒙·彼得留拉
西蒙·彼得留拉
第2任烏克蘭督政府主席
任期
1919年2月11日—1926年5月25日
前任弗拉基米尔·文尼申科
继任安德烈·利维茨基 (流亡政府)
烏克蘭總秘書處軍務秘書
任期
1917年6月28日—1918年1月6日
总理弗拉基米尔·文尼申科
前任職位設立
继任尼古拉·波尔什
个人资料
出生1879年5月10日
 俄罗斯帝国波爾塔瓦
逝世1926年5月25日(1926歲—05—25)(47歲)
 法國巴黎
民族烏克蘭人
政党革命烏克蘭人黨 (1900年–1905年)
烏克蘭社會民主工黨 (1905年–1919年)
配偶奧爾哈·比利斯卡(;1885年-1959年,1910年結婚)
儿女萊霞·彼得留拉(1911年–1941年)
母校波爾塔瓦東正教神學院
职业軍事、政治人物
宗教信仰東正教
签名
军事背景
效忠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服役烏克蘭人民軍
服役时间1914年–1922年
参战蘇維埃-烏克蘭戰爭
基輔兵工廠起義
波蘇戰爭

早年經歷

西蒙·彼得留拉于1879年5月10日(新式日期5月22日)出生于俄罗斯帝国波尔塔瓦的郊区。彼得留拉是家裏的第三個兒子,有三個兄弟和五個姐妹,還有三個夭折。父親瓦西里·帕夫洛維奇·彼得留拉(烏克蘭語;?-1909)是小僱主,經營運輸業務。母親奧利哈·奧歷克西伊芙娜·彼得留拉(;?-1919年1月19日),本姓馬爾琴科()是一位東正教僧侶的女兒。彼得留拉在教區的學校接受了最初的教育,並計劃成爲一名東正教牧師。

大屠殺中的角色

彼得留拉被認爲是一個爭議人物,這與他在統治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時期對猶太人的屠殺有關。新成立的烏克蘭國家(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對猶太人承諾完全平等和自治。1919年5月,彼得留拉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一位猶太人部長助理阿諾德·馬戈林(烏克蘭語)宣稱,烏克蘭給予猶太人的權利比他們從政府任何其它政府那裏享有的權利都多。

然而,在1918年之後,彼得留拉逐漸失去了對他的大部分軍事單位的控制,一些脫離了的單位參與了對猶太人的大屠殺。在彼得留拉擔任國家元首期間(1919-1920年),烏克蘭領土上繼續發生着大屠殺。

遇刺

1926年5月25日14时12分,彼得留拉在巴黎被肖勒姆·施瓦兹巴德刺杀。

刺客施瓦兹巴德称作案动机是为反犹太主义屠杀中死亡的家人报仇,并成功于审判中脱罪。

事后据1954年逃往美国的KGB特工彼得·德里亚宾称,杀害彼得留拉的施瓦兹巴德实为苏联特工。刺杀行动受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下辖的国家政治保卫局策划,在行动之前,GPU特工Mikhail Volodin于1925年8月8日抵达巴黎并与刺客施瓦兹巴德保持密切联系,而时任苏联驻法国大使的克里斯蒂安·拉科夫斯基(原为乌克兰苏维埃当局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后于1941年遭斯大林屠杀)下达了杀害彼得留拉的命令[3][4][5][6]

曾用假姓名

塔霍內·斯維亞托斯拉夫(Тагон Святослав)、O. 里亞斯特(О.Ряст)、波爾塔夫琴科(Полтавченко)、莫希拉·斯特潘(Могила Степан)[7]

文学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許多描述、讚揚蘇聯革命時期的文化作品,作為共產主義文化宣傳品翻譯成中文,流傳入中國,其中許多創作將彼得留拉等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均以「彼得留拉匪幫」的負面形象呈現,包括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於1933年所著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8],以及歌曲《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9],在中國流傳甚廣,故一般生長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國人,對彼得留拉此人普遍存有相當印象。

註釋

  1. Jacobs 2019,第33頁.
  2. Engel 2016,第176頁.
  3. . 25 May 2006 [April 17,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21).
  4. Famous Assassinations in World History: An Encyclopedia, Michael Newton, two volumes, ABC-CLIO, 2014, pages 418-420
  5. UNP requests Chernomyrdin to hand over archive documents about the assassination of Petliur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ewsru.ua, May 22, 2009
  6. "Convenient" assassin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yzhden.ua", June 15, 2011
  7. . 13.5.19 [19.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Укр.).
  8. .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9. . [2014-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參閱

参考文献

  • Danylevskyi/Danylevsky, Rev. Prof. K. (1947). Petliura v sertsiakh i pisniakh svoho narodu. Regensburg: Nakladom filii Tovarystva ukrayinskykh politychnykh v’iazniv v Regensburzi. P. 11.
  • Danylevskyi/Danylevsky, Rev. Prof. K. O. (1951). Petliura v sertsiakh i pisniakh svoho narodu. Pittsburgh, USA: Vidbytka z Narodnoho Slova. P. 24.
  • Encyclopedia of Ukraine – Paris-New York 1970, Volume 6, pp. 2029–30.
  • Friedman, Saul S.. . New York: Hart Publishing. 1976 [2022-04-04]. ISBN 0805511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 Schwartzbard, Sholom: Over The Yea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em Loif Fun Yoren). Excerpt from a book by Petliura's assassin explaining his actions.
  • Strauss, Herbert A. (编). 2. Berlin: W. de Gruyter. 1993 [2022-04-04]. ISBN 31101371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1).

外部連結

英語

非英語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