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營里

後營里位於臺灣臺南市西港區東北部,因里內聚落「後營」而得名[3]:589[4]:69[5]。而由於後營聚落人口眾多,所以在行政上分成東邊的後營與西邊的營西兩里[3]:589[4]:69[5]

後營里
坐标:23°08′32″N 120°13′12″E
國家 中華民國
縣市臺南市
鄉鎮市區西港區
政府
  里長方隆民[1]
  辦公處後營里13鄰後營270號[1]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村里代碼67000140005
毗鄰金砂里營西里港東里檨林里;麻豆區(安正里、謝厝寮里)[2]

沿革

該里在日治時期屬於西港庄大字後營,二次大戰後因後營人口眾多,以庄廟普護宮前道路為界,將東邊劃為「後營村」[3]:589[4]:69[5]。2010年12月25日,因臺南縣市合併升格,改為後營里。

聚落與地名

後營里境內只有後營一個聚落[3]:589[4]:69[5]。後營地名的由來,據說與明鄭時期的屯墾制度有關[3]:589[4]:69[5]。據說當時屯墾的北路軍隊之後援部隊於此地屯墾,故稱後營[3]:589[4]:69。另外又有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今金門縣)蔡應科[註 1]隨鄭軍到此開墾,傳有五房,其中以四房人口最多[3]:589[4]:70、71[5]。這五房各成一個角頭,再加上新厝、水溝(仔)、竹圍(仔)、巷仔、社尾(仔)五個角頭,便是普護宮的十角頭[3]:589[4]:70、71[5]

宗教信仰

該里以後營普護宮為信仰中心,過去麻豆公學校後營分校(今後營國小)創立之初曾借用普護宮為校舍[3]:589、590[4]:71[5]

註釋

  1. 蔡應科,字士京,後人稱「士京公」,出生於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4]:71。據蔡家後裔的說法,士京公因未能和名字「應科」一樣中舉感到遺憾,而兒輩忙於農務,所以將希望寄託在孫輩上[4]:71。而後來一門15孫有9人中舉,士京公因此被尊稱為「旗竿祖」[4]:71

參考來源

  1. . 西港區公所.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4).
  2. .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專區. 臺南市政府.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3.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12. ISBN 957-01-2593-4.
  4. 國立中正大學人文研究中心臺灣歷史組. . 臺南縣西港鄉公所. 2005-11. ISBN 986-00-2613-0.
  5. 黃文博. . 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1998-05: 頁319─320. ISBN 957-02-1202-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