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溥

徐溥1429年—1499年),字時用,號謙斋,直隸宜興縣(今江蘇省宜興市)人。明朝政治人物,景泰甲戌榜眼及第,歷仕四朝,弘治初年累官至華蓋殿大學士内阁首辅

徐溥
徐溥


大明太子太師兼少師兼華蓋殿大學士
籍貫 直隸常州府宜興縣
字號 字時用
諡號 文靖
出生 宣德四年(1429年)七月二十一日
直隸常州府宜興縣
逝世 弘治十二年(1499年)
直隸順天府
配偶 娶杜氏
出身
  • 景泰元年庚午科應天府鄉試舉人
  • 景泰五年甲戌科進士及第
著作
  • 《謙齋文錄》、《徐溥文集》

生平

徐溥生於宣德四年(1429年),自幼天資聰穎,每日將黃豆黑豆分裝兩瓶以自省。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應天府乡试第六名举人,景泰五年(1454年),登會試第五十五名,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宪宗时,迁太常卿兼翰林院学士。成化十五年(1479年)拜礼部左侍郎,又改吏部左侍郎孝宗時,晉升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旋進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1]

弘治五年,劉吉罷免,徐溥為內閣首輔,屢加少傅、太子太傅。徐溥為政鎮以安靜,務守成法,與其他內閣成員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協力輔政。當時,欽天監革職監正李華為昌國公張巒擇葬地,中旨復官。徐溥等稱不宜賞賜內臣。弘治八年,太皇太后崇王來朝,溥等與尚書倪嶽諫勸阻事,明孝宗批准。之後亦上疏勸阻進軍安南[2]。同年,晋升為文華殿大學士。之後因年七十歲,請求退休,不予批准。后詔風雨寒暑免朝參。弘治十一年,皇太子出閤,加少師太子太師,進華蓋殿大學士。以目疾乞歸。帝眷留,久之才批准,恩賚有加。弘治十二年(1499年)卒,谥文靖,贈太師[3]

徐溥天性凝重有度,在內閣十二年,從容輔導。他人有過錯,均為之掩覆,并屢次調解大獄及逮系言官。明孝宗多採納其言。人稱“四朝大學士”[4]。曾擁有《清明上河圖》。

家族

曾祖徐福,贈户部郎中。祖父徐鑑,知府。父徐琳。母何氏。具庆下。弟徐濟、徐瀹、徐澍。

参见

参考文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明史/卷181
  1. 明史·卷181》:徐溥,字時用,宜興人。祖鑒,瓊州知府,有惠政。溥,景泰五年進士及第。授編修。憲宗初,擢左庶子,再遷太常卿兼學士。成化十五年拜禮部右侍郎,尋轉左,久之改吏部。孝宗嗣位,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旋進禮部尚書。
  2. 明史·卷181》:弘治五年,劉吉罷,溥為首輔,屢加少傅、太子太傅。溥承劉吉恣睢之後,鎮以安靜,務守成法。與同列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協心輔治,事有不可,輒共爭之。欽天監革職監正李華為昌國公張巒擇葬地,中旨復官。溥等言:「即位以來,未嘗有內降。幸門一開,未流安底。臣等不敢奉詔。」八年,太皇太後召崇王來朝,溥等與尚書倪嶽諫,帝為請乃已。占城奏安南侵擾,帝欲遣大臣往解。溥等言:「外國相侵,有司檄諭之足矣,無勞遣使。萬一抗令,則虧損國體,問罪興師,後患滋大。」於是罷不遣。
  3. 明史·卷181》:三月甲子,御文華殿,召見溥及劉健、李東陽、謝遷,授以諸司題奏曰:「與先生輩議。」溥等擬旨上,帝應手改定。事端多者,健請出外詳閱。帝曰:「盍就此面議。」既畢,賜茶而退。自成化間,憲宗召對彭時、商輅後,至此始再見,舉朝詡為盛事。然終溥在位,亦止此一召而已。尋以災異求言,廷臣所上封事,經月不報,而言官論救何鼎忤旨待罪者久,溥等皆以為言。於是悉下諸章,而罷諸言官弗問。溥時年七十,引年求退,不許。詔風雨寒暑免朝參。十一年,皇太子出閤,加少師兼太子太師,進華蓋殿大學士。以目疾乞歸。帝眷留,久之乃許,恩賚有加。逾年卒,贈太師,謚文靖。
  4. 明史·卷181》:溥性凝重有度,在內閣十二年,從容輔導。人有過誤,輒為掩覆,曰:「天生才甚難,不忍以微瑕棄也。」屢遇大獄及逮系言官,委曲調劑。孝宗仁厚,多納溥等所言,天下陰受其福。嘗曰:「祖宗法度所以惠元元者備矣,患不能守耳。」卒無所更置。性至孝,嘗再廬墓。自奉甚薄,好施予。置義田八百畝贍宗族,請籍記於官,以垂永久,帝為復其徭役。
官衔
前任:
劉吉
明朝内阁首輔
1492年-1498年
繼任:
劉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