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者級反水雷艦

复仇者级反水雷舰是 1987 年至 1994 年间为美國海軍建造的 14 艘艦艇,旨在清除重要水道中的水雷。這些船舶的船体代号为 MCM。

復仇者級反水雷艦
2004 年 7 月,美國海軍“復仇者”號 (MCM-1) 在夏威夷海域航行。
概觀
艦種掃雷艦
擁有國 美國海軍
艦級復仇者級
前型進取級掃雷艦
次型濱海戰鬥艦
數量14
製造廠彼得森造船廠
芬坎蒂尼馬里內特海事公司
動工1987 年 9 月 12 日
下水14
退役6
現況現役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1,312 噸
全長224英尺(68米)
全寬39英尺(12米)
吃水15英尺(4.6米)
燃料柴油
动力
  • 4 × 沃科夏發動機 (first two ships) 或 4 × 伊索塔·弗拉斯基尼 柴油發動機 (600 hp(450 kW) ea.)
  • 2 × 200 hp(150 kW) 電力推進電機
  • 2 × 可調式螺距螺旋軸
  • 1 × 350 hp(260 kW) 噴水推進器
最高速度14節(26每小時;16英里每小時)
乘員8名軍官,76名士兵
武器裝備
  • 反水雷作戰系統
  • 4 × .50 口徑機槍

复仇者级舰艇正在被自由級近岸戰鬥艦獨立級近岸戰鬥艦舰艇取代,並使用各種无人驾驶空中、水面和水下航行器在远距离探测和摧毁水雷。 [1]

歷史

背景

20 世紀 80 年代初,美國海軍開始發展新型反水雷 (MCM) 部隊,其中包括兩類新型艦艇和扫雷直升机。 在八年的兩伊戰爭期間的波斯灣,以及在1990 年和1991 年“復仇者”號和“守護者”號執行的“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動中,最先進的反水雷部隊的重要性得到了強烈重視。

復仇者级艦艇被設計为水雷獵殺艦艇,能夠發現及分類和摧毁停泊和底部的水雷。最后三艘 MCM 舰艇于 1990 年购买,使完全可部署的远洋复仇者级舰艇总数达到 14 艘。这些船只使用声纳和视频系统、电缆剪和可通过遥控释放和引爆的地雷引爆装置。他们还能够采取传统的清扫措施。

運作

截至2012年,八艘复仇者号部署在前沿:四艘在日本佐世保,配备常备船员,四艘在巴林麦纳麦,由十个舰艇连轮流部署。 2012年3月,美国海军宣布计划在巴林再部署四艘多用途导弹防御系统,以应对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布雷的潜在威胁,这反映出美国和伊朗之间因伊朗核计划而日益紧张的局势。[2]

設計

船體

复仇者号航空母舰船体冲击试验

ATK/Raytheon ROV 是一個類似的系統,但具有1,500(4,900英尺)繫繩,還攜帶用於處理系留或系留地雷的電纜剪,以及用於引爆地雷的炸藥。 和Independence艦艇取代以及其他 MCM 平台, 復仇者級反水雷艦

复仇者级舰艇的船体由木材制成,外部涂有玻璃纤维。使用的木材是橡木花旗松和努特卡柏树,因为它们具有柔韧性、强度和重量轻。这种结构使船体能够承受附近水雷的爆炸,并且还使船舶具有低磁性特征。

地雷对抗系统

这些舰艇使用由Alliant Techsystems (ATK) 提供的AN/SLQ-48远程操作水雷处理系统以及由 ATK 和Raytheon提供的 EX116 Mod 0远程操作车辆(ROV) 水雷中和系统。 AN/SLQ-48 可探测、定位、分类和消除停泊水雷和海底水雷。该车辆使用高频、高分辨率声纳、微光电视(LLLTV)、电缆剪和炸药来探测和处置地雷,同时与船只保持1,070(3,510英尺)电缆并受船舶控制。

ATK/Raytheon ROV 是一个类似的系统,但具有1,500(4,900英尺)系绳,还携带用于处理系留或系留地雷的电缆剪,以及用于引爆地雷的炸药。

传感器系统

这些舰艇采用雷神公司和泰雷兹水下系统公司(以前称为汤姆森马可尼声纳)的AN/SQQ-32先进猎雷和分类声纳。该系统有两个声纳,安装在船下拖曳的小型潜水吊舱中。当不部署时,潜水器被安置在船甲板下方的行李箱中。声纳是雷神搜索和探测声纳和泰雷兹高分辨率、高频、目标分类声纳。潜水器的部署和回收系统由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实验室设计。

复仇者级采用纽约 Cardion, Inc. 提供的AN/SPS-55表面搜索和导航雷达。这些舰艇已配备了CMC Electronics LN66 或雷神公司 AN/SPS-66 导航雷达,但预计将升级为AN/SPS-73

复仇者级舰艇配备四台 Waukesha-Pearce柴油发动机(MCM 1 和 2)或Isotta-Fraschini ID 36SS6V 柴油发动机(其余),其设计具有非常低的磁和声学特征。每台发动机可产生 600 马力 (447.4 kW)(综合 1.79 MW)持续功率,提供14節(26每小時;16英里每小時) ,带有可调螺距螺旋桨。为了保持位置,该船使用两台额定功率为磁力船用燃氣輪機發電機提供動力 294 的 Hansome 电动机 千瓦。精确机动能力由 257 提供 kW Omnithruster水力喷射装置(由 Solar (Caterpillar Inc) 磁力船用燃气轮机发电机提供动力)。 [3] [4]

艦名列表

艦名 舷號 建造 退役 建造廠 母港 備註
復仇者號 MCM-1 1987 年 9 月 12 日 2014 年 9 月 30 日 彼得森造船厂 本文包含從海軍艦艇登記冊收集的信息,
該登記冊作為美國政府出版物,
屬於公共領域。
後衛號 MCM-2 1989 年 9 月 30 日 2014 年 10 月 1 日 芬坎蒂尼馬里內特海事公司
哨兵號 MCM-3 1989 年 9 月 2 日 預計 2025 年[5] 彼得森造船厂 巴林麦纳麦
冠軍號 MCM-4 1991 年 2 月 8 日 2020 年 8 月 25 日[6] 芬坎蒂尼馬里內特海事公司 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
監護者號 MCM-5 1989 年 12 月 16 日 2013 年 2 月 15 日[7] 彼得森造船厂
毀滅者號 MCM-6 1990 年 10 月 6 日 預計 2025 年[5] 彼得森造船厂 巴林麦纳麦
愛國者號 MCM-7 1991 年 10 月 18 日 預計 2027 年[5] 芬坎蒂尼馬里內特海事公司 日本佐世保
偵察者號 MCM-8 1990 年 12 月 15 日 2020 年 8 月 26 日[8] 彼得森造船厂 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
先鋒者號 MCM-9 1992 年 12 月 7 日 預計 2027 年[5] 彼得森造船厂 日本佐世保
戰士號 MCM-10 1993 年 4 月 7 日 預計 2027 年[5] 彼得森造船厂 日本佐世保
角鬥士號 MCM-11 1993 年 9 月 18 日 預計 2025 年[5] 彼得森造船厂 巴林麦纳麦
熱心號 MCM-12 1994 年 2 月 18 日 2020年8月27日[9] 彼得森造船厂 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
靈巧號 MCM-13 1994 年 7 月 9 日 預計 2025 年[5] 彼得森造船厂 巴林麦纳麦
首席者號 MCM-14 1994 年 11 月 5 日 預計 2027 年[5] 彼得森造船厂 日本佐世保

圖片

參考艦艇

  • 美国海军水雷战舰艇列表
  • 鱼鹰级沿海猎雷舰——以前在美国海军服役的小型舰艇
  • 桑当级猎雷舰——英国当代
  • 三方级猎雷舰——众多 80 年代级猎雷舰在许多欧洲国家服役

參見

参考資料

笔记

  1. OPNAV N95: Expeditionary Sea Bases Ideal Ships to Operate Mine Countermeasure Mission Packa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USNI News. 28 August 2020.
  2. Tringham, Kate. . Jane's Navy International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16 March 2012.
  3. . magazines.marinelink.com.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4. . 1 June 2012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5. (PDF). media.defense.gov. 20 April 2022 [7 Octo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22).
  6. . Lt. j.g. Russell J. Natherson, USS Champion Public Affairs. 18 August 2020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4).
  7. Guardian grounded on Tubbataha Reef on the night of 17 January 2013. Removing the ship intact off the reef proved impossible, so it was chainsawed into four pieces lifted off by crane, scrapping her.
  8. . USS Scout Public Affairs. 19 August 2020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9. (新闻稿). United States Navy. 20 August 2020 [2023-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3).

来源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