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電鋸殺人狂再臨
《德州電鋸殺人狂再臨》(英語:)前稱作《德州電鋸殺人狂回歸》()是一部於1994年上映的美國恐怖電影,由金·漢高爾執導,為《德州電鋸殺人狂系列》的第四部。敘述四名青少年,在他們的畢業舞會之夜的路上出了意外,並遇上了電鋸狂魔「皮臉」與他瘋狂的家人,一場恐怖的噩夢即將展開。[2]
德州電鋸殺人狂再臨 | |
---|---|
電影海報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金·漢高爾 |
监制 | 羅伯特·庫恩 金·漢高爾 |
编剧 | 金·漢高爾 |
原著 | 德州電鋸殺人狂 陶比·胡柏 金·漢高爾 作品 |
主演 | |
配乐 | 韋恩·貝爾 羅伯特·傑克斯 |
摄影 | 伊林·艾薩克斯 |
珊卓·艾戴兒 | |
制片商 | Genre Pictures Return Productions Ultra Muchos Productions |
片长 | 94分鐘 (原版) 87分鐘(重新上映) |
产地 | 美國 |
语言 | 英語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哥倫比亞影業 獅門影業家庭娛樂 |
预算 | $60萬美元 |
票房 | $18萬美元[1] |
前作与续作 | |
前作 | 《德州電鋸殺人狂3》 |
续作 | 《德州電鋸殺人狂》[註 1]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
香港 | |
臺灣 |
導演金·漢高爾曾經與陶比·胡柏一同聯合創作最初1974年原版第一部《德州電鋸殺人狂》。本作的開頭序幕字幕解釋前兩部續集電影的事件,但劇情為「德州電鋸屠殺案」事件之後所發生的事情。
這部電影名稱在1994年和1995年被定為《德州電鋸殺人狂回歸》,之後被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擱置。兩年後,該電影於1997年8月29日被重新刪減與標題更改為《德州電鋸殺人狂再臨》,之後齊薇格和麥康納也都成為各大好萊塢明星,但這部電影既是一個關鍵和商業上的失敗。雖然電影配樂未曾發布,但由巨星羅伯特·傑克斯和黛比·哈利演出電影中的伴侶,單曲在1997年藍光版本發行。
電影由芮妮·齊薇格、馬修·麥康納主演,與原版第一部的瑪莉蓮·柏恩絲、保羅·A·帕庭、約翰·杜根等人所有演員全數回歸客串演出,並於1994年夏天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以外的農村地區殺青。
劇情
一群無知的青少年為了到達畢業舞會意外闖入德州某處森林,車子出了意外後,他們只能在荒郊野外四處尋找救援,但不幸的是,戴著恐怖人皮面具的電鋸殺人魔搶先一步找上他們,當一行人重返事發現場,只發現殺人魔和他瘋狂的家人已經在等著他們,同時他們也將被帶回到那座陳舊的農舍,殺人魔即將再次大開殺戒…。[3]
演員
- 芮妮·齊薇格 飾 珍妮佛(Jennifer)
- 馬修·麥康納 飾 「屠宰者」維爾莫(Vilmer Slaughter)
- 羅伯特·傑克斯 飾 「皮臉」("Leatherface")
- 托妮·佩雷斯基 飾 「屠宰者」達拉(Darla Slaughter)
- 麗莎·努米爾 飾 海瑟(Heather)
- 泰勒·謝兒·寇恩 飾 貝瑞(Barry)
- 喬·史蒂文斯 飾 「屠宰者」瓦爾特(Walter Slaughter)
- 約翰·哈里森 飾 蕭恩(Sean)
- 詹姆斯·蓋爾 飾 羅斯曼(Rothman)
- 文斯·布魯克 飾 「我不痛」("I'm Not Hurt")
- 克里斯·基爾戈爾 飾 羅斯曼的司機(Rothman's Chauffeur)
- 蘇珊·勞倫 飾 珍妮佛的母親(Jennifer's Mother)
- 大衛·勞倫斯 飾 珍妮佛的繼父(Jennifer's Stepfather)
- 格雷森·維克多·修麥克 飾 祖父(Grandfather)
- 珍妮特·維金斯 飾 吃巧克力的女人(Woman Eating Chocolates)
- 黛布拉·馬歇爾 飾 在「鮑柏披薩店」的警察(未掛名)客串
- 約翰·杜根 飾 在醫院的警察(未掛名)客串
- 保羅·A·帕庭 飾 醫務人員(未掛名)客串
- 瑪莉蓮·柏恩絲 飾 躺在擔架床的患者(未掛名)客串
製作
發展
羅伯特·庫恩在製作這部電影時指出:
我想回到原來,和(金·漢高爾)也一樣馬上同意這個想法。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讓他寫劇本,我提出了一些錢來寫它,並為我們開始嘗試把這件事放在一起做好。然後我們去了洛杉磯的美國電影市場,和一群人談了融資。那時我提了一些錢,但不足以製作電影,我們考察了與經銷商進行交易的可能性。但我知道這不是我們做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期望」,從來就沒有。金會說:「嘿,所以某某人很感興趣,這可能是一個我們可接受的交易。我會問三四個難題,我只想看看金,他會說「是啊。」然後我會回去,開始嘗試籌備更多的錢。我剛開始去找我所知道的每一個人,我盡可能地得到它。[4]
在1996年發行的關於電影製作的紀錄片,漢高爾表示,他把這些角色寫成誇張的美國青年「卡通」漫畫[5]。漢高爾引用連環殺手艾德·蓋恩和埃爾默·韋恩·亨利的謀殺案,對他參與的《德州電鋸殺人狂再臨》的影響與原版的《德州電鋸殺人狂》。[5]
拍攝
這部電影是在德克薩斯州富魯格維爾,與附近巴斯特羅普 (德克薩斯州)一個廢棄的農舍拍攝地點[4]。大多數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是奧斯丁的當地人,除了休斯敦的舞台演員大衛·加爾(David Gale)外。[4]
芮妮·齊薇格在2016年的採訪中反映了這部電影,並說:「預算非常低,所以我們都共享一部小小的露營車,影片的製片人 — 這是屬於他的,這是他私人的露營車。所以,你知道,化妝在前排座位上,中間有一張桌子,浴室裡有一個小小的窗簾。那就是你能把舞會禮服和你的花放在哪裡?太荒謬了。但我相信這是不合法的,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有點危險但是能有什麼經驗呢,這是一部「敢死隊」電影。」[6]
發行
經過1994年的後期製作,1995年由《西南偏南》與媒體會議於1995年公映[7],並在當時收到「如潮的評論」[8]。這部電影是由哥倫比亞影業購買的,據報導指向他們同意在戲劇中散佈電影(以及家庭媒體視頻釋出),並同意花費不少於50萬美元的印刷品和與廣告。[9]
不過,這部電影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擱置了下來,直到1997年,當哥倫比亞影業重新編輯和重新命名標題為《德州電鋸殺人狂再臨》時,預定8月下旬發布。[10]
重要評價
《德州電鋸殺人狂再臨》受到大多數負面評價[11]。《今日美國》日報的麥克·克拉克(Mike Clark)稱:「在這裡你都懷疑劇組那種電影般的努力義務卻給自己帶來啤酒慶祝。[12]」而歐文·格萊伯曼在《娛樂周刊》上寫道:「總結了偉大的原創電鋸的荒謬的紅色喜劇,卻沒有一絲原始的恐怖感。[13]」《紐約時報》的珍妮絲·瑪斯琳說:「這是在1995年的這個恐怖鬧劇,當時被稱為《德州電鋸殺人狂回歸》,首先出現在無名演員馬修·麥康納和芮妮·齊薇格扮演主角的角色。但即便是在電影,其主要道具包括亂扔垃圾、老比薩和一個黑色的塑料垃圾袋,但很顯然,這些東西要去的地方是同一個。[14]」《The Cincinnati Enquirer》日報的瑪格麗特·麥克奎克(Margaret McGurk)也對電影的敘述作了評論:「例如,這個腳本為不一致創造了一個新的基準。關於一些青少年在舞會夜晚漫步的事情,並與一群心理變態的食人魔、驚悚殺手一起奔跑... 當然,沒有任何意義,無論是幽默還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混亂 — 除了可能永遠尷尬可憐的馬修和芮妮。」[15]
這部電影確實收到了一些正面的評價,但是《洛杉磯時報》的約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把這部電影稱為「毛骨悚然的恐怖和裝模作樣地幽默搭配。」,而《綜藝》報導的喬·萊頓(Joe Leydon)表示,這部電影「經營著真正可怕尖銳得自我嘲諷的艱難壯舉... 擅長保持觀眾處於不斷跳躍的狀態。」他也讚揚了齊薇格的演出,自潔美·李·寇蒂斯以來最強大的「尖叫女王」[16]。《奧斯汀紀事》也給了這個電影一個積極的評論:「編劇兼導演金·漢高爾操刀原版與這方面的努力表明,他仍然對於讓我們感到害怕的事情有了一個很好的把握。[17]」《德州電鋸殺人狂再臨》在爛番茄上目前根據31條評價該片的評級為16%。[17]
這部電影被提名為《惡臭電影獎》,這部續集沒有人敢說話。[18]
備註
- 依電影上映順序,為「重啟新系列」第一部
參考文獻
- . Box Office Mojo. [March 24,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7).
- . 哥倫比亞影業、獅門影業家庭娛樂.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 . 哥倫比亞影業、獅門影業家庭娛樂.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 Wooley, John. . Fangoria. September 1994, (136).
- Henkel, Kim; Zellweger, Renee. . Huberman/Wolf Productions. 1996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 Gallagher, Brian. . Movie Web. October 30, 2016 [December 28,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3).
- . August 27, 1997 [December 26,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 Wilonsky, Robert. . Houston Press. August 29, 1997 [December 28,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Austin Chronicle. October 20, 1997 [December 26,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 Macor 2010,第47頁.
- . Rotten Tomatoes. [March 1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2).
- Clark, Mike. . USA Today. August 30, 1997.
- Gleiberman, Owen. . September 5, 1997 [December 27,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7).
- .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29, 1997 [December 28,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9).
- McGurk, Margaret A. . The Cincinnati Enquirer. August 30, 1997 [December 29,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20).
- Leydon, Joe. . Variety. March 19, 1995 [May 1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 Baumgarten, Marjorie. . The Austin Chronicle. October 17, 1997 [March 10,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9).
- . Stinkers Bad Movie Awards. The Los Angeles Times. [November 13,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12,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