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定律(英語:,德語:)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總結,是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反之,随着家庭收入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而随着国家變得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1]
數學表述
考慮以下兩個比率(作為導數的近似):
- R1=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和
- R2=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其中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恩格爾定律斷言,食品是正常財,所以該兩個比率皆為正(僅低档商品該兩個比率會為負),但是,其值不大於1,即必需品。[2][3]若以函數圖像理解,以食物支出為縱軸,收入為橫軸,則繪出的恩格爾曲線(),其斜率為正但下降,即是凹函數。[4][3]
恩格爾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在恩格尔定律出現的比率。恩格爾認為是「表示人口物質生活水平高低的最佳指标」()。[5]:1其计算公式為:
-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参考文献
- 國欽. . 中時電子報. [2017-03-06] (中文(臺灣)).
- Engel, Ernst. . Zeitschrift des statistischen Bureaus des Königlich Sächsischen Ministerium des Inneren. 1857, 8–9: 28–29.
- Pope, Rulon. . BYU Studies Quarterly. 2012, 51 (3): 119–140 [2021-12-31]. ISSN 2167-84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1).
- Chai, A; Moneta, A. (PDF).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0, 24 (1): 225–240 [2021-03-21]. doi:10.1257/jep.24.1.225. hdl:10072/34021 .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15).
- Anker, R. (PDF). Politic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2011, 247 [2021-03-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15).
链接
-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 - 国家统计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恩格尔系数——达到小康水平的标尺-《每天学点经济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恩格尔系数_中国经济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延伸閱讀
- 姜国刚:恩格尔系数失灵的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