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娜·霍奇曼·波特

愛蓮娜·艾蜜莉·霍奇曼·波特(Eleanor Emily Hodgman Porter ,1868年12月19日—1920年5月21日)是一位美國小說家,其作品多半是戀愛小說、家族小說與滑稽小說,而最著名的作品是《波麗安娜》,此外還有《比莉小姐》。

愛蓮娜·霍奇曼·波特
Eleanor Hodgman Porter
出生(1868-12-19)1868年12月19日
 美國利特爾頓
逝世1920年5月21日(1920歲—05—21)(51歲)
 美國劍橋
筆名Eleanor Hodgman Porter
職業小說家
國籍美國
創作時期1902年-1920年
配偶約翰·萊曼·波特
親屬法蘭西斯·佛萊契爾·霍奇曼;露薇拉·法蘭琪·伍爾遜

生平

愛蓮娜·艾蜜莉·霍奇曼1868年12月19日出生於新罕布夏州利特爾頓,她的父母是法蘭西斯·佛萊契爾·霍奇曼(Francis Fletcher Hodgman)和露薇拉·法蘭琪·伍爾遜(Llewella French Woolson)[1][2],天生體弱多病的她,高中時肄業。在養病後進入了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並成為一名歌手。

她在24歲1892年時與約翰·萊曼·波特(John Lyman Porter)結婚,並搬到麻薩諸塞州,從此她開始寫短篇故事和後來的小說。

在34歲時成為小說家並發表處女作《金髮瑪格麗特》。之後發表《比莉小姐》系列的作品後她瞬間成為著名的戀愛小說家。在《比莉小姐》系列發表2年後出版了《波麗安娜》系列,讓這作品成為空前絕後的暢銷作品,而使的《比莉小姐》系列成為了過去一時的作品。

在半自傳式的小說《蘇姊姊》出版後於1920年5月21日去世,享年51歲,她被安葬在奧本山公墓[3]

代表作

小說

《金髮瑪格麗特》系列:[4]

  • 1907年《金髮瑪格麗特》,原名【交叉的潮流】(Cross Currents)
寫實的家族小說。
在大都市與母親離別的瑪格麗特,被送到貧民窟過著困苦的生活時而關閉心靈,但是由於各式各樣的體驗讓她有所成長。在另一方面的母親,由於失去了女兒也開始有了心病,不過在經過孤兒院的慈善事業的豐富生活中失去了東西。破裂的母女有機會再次重逢嗎?
  • 1908年《潮汐的旋轉》(Turn of the Tide)
《金髮瑪格麗特》的續集。
  • 1911年《馬可的故事》(The Story of Marco)

《比莉小姐》系列:

  • 1911年《比莉小姐》(Miss Billy)
戀愛小說。最初的暢銷作品。
  • 1912年《比莉小姐的決定》(Miss Billy's Decision)
  • 1914年《比莉小姐的結婚》(Miss Billy Married)

《波麗安娜》系列:

  • 1913年《波麗安娜》(Pollyanna)
擁有喜劇式風格的家族小說。在基督使者雜誌的週刊上連載。
在雙親過世後同時被阿姨家收養的少女波麗安娜,遵從與父親的約定「尋找好的一面」,用她的方法改變了貝爾丁斯維爾(虛構的城鎮)的人們。
在改變城鎮裡奇怪的人們的時候,還有在母親的時代所發生的事情真相大白後,眾多神秘的謎團也是本故事有趣的一大特徵。
  • 1915年《波麗安娜的青春》(Pollyanna Grows Up)
《波麗安娜》的續集。大幅的追加滑稽要素的戀愛小說。
前半段是前作的續篇,但在之後波麗安娜長大了,與後半段突如其來的滑稽事物與錯綜複雜戀愛的笑料事物發生。
  • 1913年《六等星牧場的太陽橋女孩》(The Sunbridge Girls at Six Star Ranch)
  • 1916年《正直的大衛》(Just David)
  • 1917年《前往理解的道路》(The Road to Understanding)
  • 1918年《喔!錢!錢!》(Oh Money! Money!)
  • 1919年《糾結思路》(The Tangled Threads)
  • 1919年《黎明》(Dawn)
  • 1919年《基斯的黑塔》(Keith's Dark Tower)
  • 1920年《瑪麗·瑪麗》(Mary Marie)
  • 1921年《蘇姊姊》(Sister Sue)
《波麗安娜》系列的反射性的作品。
艱辛的人蘇姊姊,經歷過曲折的人生後,看到了真正的愛。
愛蓮娜女士的諷刺與毒舌還有滑稽色彩的作品。登場人物的隨心所欲的態度讓人發自內心而笑。
  • 1921年《一整年》(Across the Years)【死後出版】
  • 1923年《錢,愛與凱特》(Money, Love and Kate)【死後出版】
  • 1926年《小伙計》(Little Pardner)【死後出版】

短篇故事

  • 《耽擱的遺產》(A Delayed Heritage)
  • 《四足信心與二》(A Four-Footed Faith and a Two)
  • 《系統問題》(A Matter of System)
  • 《柯林斯維爾的蘑菇》(A Mushroom of Collingsville)
  • 《藝術贊助者》(A Patron of Art)
  • 《祈禱鐘》(Angelus)
  • 《天哪》(Crumbs)
  • 《百萬富翁麥克的感恩節》(Millionaire Mike's Thanksgiving)
  • 《那個天使男孩》(That Angel Boy)
  • 《她的眼睛蘋果》(The Apple of Her Eye)
  • 《道爾頓與遺產》(The Daltons and the Legacy)
  • 《大象的黑板與保持》(The Elephant's Board and Keep)
  • 《愚蠢智慧》(The Folly of Wisdom)
  • 《榮耀與犧牲》(The Glory and the Sacrifice)
  • 《不可分割的五》(The Indivisible Five)
  • 《黑夫人》(The Lady in Black)
  • 《文字》(The Letter)
  • 《節省的爸爸》(The Saving of Dad)
  • 《當母親病倒》(When Mother Fell Ill)
  • 《當波麗安扮演聖誕老人》(When Polly Ann Played Santa Claus)

《波麗安娜》系列

愛蓮娜的作品《波麗安娜》只有2部而已,最暢銷是的迪士尼真人電影版。在作者死後有許多的外傳被發表,有(《牧場波麗安娜》、《波麗安娜與金幣》等等)。在日本也有很多出版社翻譯,而動畫化的「愛少女波麗安娜物語」是最暢銷的作品。而標題是從比較簡易的角川文庫古典版入手(而岩波文庫、偕成文庫版在大書店裡並沒有被參考用)。

翻譯的標題在日本被標記成パレアナ(波麗安娜【帕蕾阿娜】)與ポリアンナ(波麗安娜)而混在一起使用,在於日語標記時由於很難以捉到其字音的關係(其嚴密的發音分析是Pollyanna的po是在於ポ與パ之間的音的樣子,而lly是在於リ與レ之間的音的樣子。還有anna是在,アナ或是アーナ的方式標記,而アンナ的羅馬拼音標記,其實用來英語裡的發音並不是很正確的,但通常日語裡都使用アンナ來表示英語裡的anna。因此在日語中其名字的標示法還有パレアーナ、ポリアナ、ポリアーナ、パリアナ、ポレアナ的方式標記,也不能說是標記錯誤)。

主角的名字「Pollyanna」,在當時的美國被使用作為商店和飯店的名字,還有韋氏詞典等等,這個字在字典裡被標示為「盲目樂觀之人」或「喜悅」的意思,之後被作為國際的單字,心理用語等等。

影片方面

電影
  • 1920年 波麗安娜
無聲電影
導演:保羅·鮑威爾 、主演:瑪麗·畢克馥
  • 1960年 波麗安娜
導演:大衛·史威夫特 、主演:海莉·米爾斯
迪士尼電影。故事中波麗安娜事故的原因被改變成「從樹上掉下來」等等,有些被改變。
TV連續劇
  • 1982年 波麗安娜的冒險
在美國的TV連續劇
  • 2003年 波麗安娜
在英國的TV連續劇。
TV動畫
在日本的TV動畫

參見

注釋

  1. . [201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5).
  2. . [2012-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3).
  3. . Boston Globe. May 23, 1920 [201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6). The funeral of Mrs. Eleanor H. Porter, famous as the author of stories of happy children, of which the "Pollyanna" stories are the best known, will be held Tuesday afternoon at 2.30 from her home, 33 Washington ave, Cambridge.
  4. Burt, Daniel S. .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4: 321, 328, 339. ISBN 978061816821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