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禮
類型
標誌型
標誌型成年禮出現時間較早,儀式多為改變外型,如紋身、更換髮式等。
- 中國冠禮
主要施行於周代士人以上的貴族階層,不同階級的冠禮儀節稍有差異。士人在二十歲時行冠禮,王公則在十二或十五歲時行冠禮。行過冠禮的男子才被承認為正式家族成員,能以代表家族、在社會上行使職權。[1]
- 中國笄禮
笄禮用於標示女子已到適婚年齡,行笄禮的年齡不固定。行笄禮後未嫁的女子,仍維持少女裝扮,加笄僅為一時形式象徵。[1]
教導型
教導型成年禮藉由儀式施行教育功能,教育即將成年的青少年傳承文化傳統、認識社會角色的轉換等。
- 阿美族Lidaw社Palunan(船祭)
船祭在年齡階級訓練的最後階段,是為過渡儀式。船祭當日清晨,成年男子會帶著即將成年的青少年進行祭告祖靈儀式。而後青少年會抬起祖先遺留的祭船,一路唱著祭歌,往聚落外的東方海域去。出海過程危險,青少年們協力駕船,重演祖先的經歷。上岸後,與女子共食共舞,完成祭儀。完成船祭的男子,性別身分與性別意識得以被社會認同。[2]
- 阿美族Lidaw社Bawsa(女子送飯包)
參與船祭之男子的交往對象,在船祭早晨,會在家中準備hakhak(蒸熟的糯米飯)、tulun(蒸熟的糯米搗成的米麻糬)、豬肉湯等食物,到船祭會場與男子相會。當男子完成船祭上岸後,男女共食共舞,一同完成Palunan和Bawsa的性別過渡儀式。完成儀式的人,便被社會認可,擁有可以共組家庭的身分。[2]
現代轉變
在當代工商業社會,人們的日常裝扮多受歐美影響,不再以傳統服飾為主。標誌型成年禮的儀式多為更換髮式、服飾等外觀的轉換。隨著傳統服飾、髮型逐漸被取代,標誌型成年禮也失去其可觀條件,因而衰微。[8]
參考文獻
- 李隆獻; Lee, Long-shian. . 2003-03-05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鍾國風. . 婦研縱橫. 2020-04-30, (112). doi:10.6256/FWGS.202004_(112).04 (中文(臺灣)).
- 聯合新聞網. . 聯合新聞網.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臺灣)).
- ,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中国大陆))
- 戴, 龐海. .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2006-10, 24 (5).
- Hsieh, Nicole. . Tatler Asia.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9) (中文(繁體)).
- Lynn, Ames. . The New York Times. 1978-01-04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 ndltd.ncl.edu.tw.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