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舊總圖書館

原臺灣省立成功大學總圖書館,俗稱舊總圖K館舊K館,臺灣國立成功大學勝利校區的一棟建築,於1959年完工。落成時作為校內總圖書館使用,並在1975年增建後棟;2001年位於成功校區的新總圖書館啟用,原閱覽室改為自修空間,因而被稱為K館。前棟在2016年被登錄為台南市歷史建築,修復後更名「成大未來館」,至於後棟則拆除改建為「旺宏」。

原臺灣省立成功大學總圖書館
圖書館北向正面
位置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勝利校區)
坐标22.995496°N 120.219532°E / 22.995496; 120.219532
建成时间1959年
持有者國立成功大學
网站www.future.ncku.edu.tw/space
官方名称原臺灣省立成功大學總圖書館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其他設施-圖書館
评定时间2016年11月30日
詳細登錄資料

歷史沿革

興建

  • 1950年,先後購得成功校區南方民用土地與獲美援補助款[1]
  • 1956年6月2日,在台灣省立工學院院務會議中提案興建新圖書館[2]
  • 1956年,「臺灣省立工學院」升格改制為「臺灣省立成功大學」,總圖書館的建築計畫於同年開始。
  • 1957年6月17日,舉行破土典禮(連同當年度畢業典禮一併進行,同年8月,總圖書館正式動工。[2]
  • 1958年11月,主體工程大致完成。
  • 1959年1月19日完成驗收後,開始分區開放給讀者使用。[3]
  • 1959年4月26日,舊總圖連同學生第十二宿舍、學生第三餐廳、醫務室、建築系館、水利系館一同舉行落成典禮[3],閱覽室有900席次。[4]

改建

成大未來館為紅球計畫在台南的展覽場地之一
  • 1975年,進行兩期的擴建工程,在總圖書館南側增建後館。完工後,後館作為圖書館,前館則是閱覽室,有1,600席次。[4]
  • 1991年,打通前、後館二樓,前館加裝防盜紗窗[5]
  • 1991年起,由於藏書空間不足,須將部分閱覽室作為藏書處。同時因經費不足,須將K館移至成功校區的數學館二樓。[6]後館因長期承重產生多處裂縫,同年被判定為危樓。[4]
  • 1992年,因需滿足學生自修需求,將普通閱覽室(後稱「K館」)設置在現今成大博物館二樓。[7]
  • 1992年-1993年,進行結構補強。[4]
  • 1995年,「K館」遷至現今成大博物館一樓。[7]
  • 2000年11月8日,新總圖書館完工[8]
  • 2001年6月9日,新總圖書館正式落成啓用[8],「K館」遷回舊總圖前棟二、三樓,有656席次。[4]
  • 2012年3月,後棟阿婆文具部歇業。
  • 2013年,在舊總圖及成大博物館之間的廣場間進行景觀改造工程,其廣場的命名引發了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
  • 2015年,建築防震係數於921地震後調高後,需進行結構補強工程,導致K館分散至各學生宿舍。[4]
  • 2017年
    • 4月,新K館於敬業校區第三宿舍一樓啟用。
    • 9月,舊總圖前棟作為「台灣設計展」主展場[9]
  • 2018年底,後棟設施全數遷出。
  • 2019年11月,「成功大學未來館」開幕。

建築特色

具有底層挑空、自由平立面、水平開窗、平屋頂等元素,為戰後現代主義風格國際式樣之現代建築。在1950年代的美援時期,成功大學與普渡大學進行合作計畫,獲得近億臺幣的援助[4],在校園內也興建起各式設施。舊總圖為其中具規模與代表性的一棟,由王濟昌、吳梅興設計,普渡大學的顧問傅立爾教授擔任工程指導。總樓地版面積爲3808平方米,書庫及閱覽室分別佔總面積23.8%及36.9%[10]。建築設計為平屋頂,並因應圖書館機能,呈現不對稱的T字形。北向為正面,有大面積水平開窗,藉此引入自然光線;南向立面則有水平鋁框遮陽板;T字形短軸東西向立面設有垂直混凝土遮陽板,避免陽光直射建築物,使其中書庫可保持乾燥[11];而主入口偏向東側。5層樓的長軸配置閱覽室、陳列室,3層樓的短軸配置書庫[12]。圖書館在1976年後館擴建完成後,總面積增加至9510.78平方公尺。

曾經館內設施

1957年12月

當時可收藏20餘萬冊圖書,設有500個座位。在一樓設有教授研究室(能容納40人)、新聞雜誌閱覽室(能容納60人)、陳列室、館長室、裝訂室、辦公室(內設18張辦公桌)。二樓設有參考閱覽室、普通閱覽室、演講室、借書處、目錄部(設在大廳內)。三樓設有幻燈室、電視材料室、管理室、珍貴書書庫、文商科研究閱覽室。在二樓、二樓夾層、三樓、三樓夾層都設有書庫(四個書庫都有不同呎吋)[13]

1975年後館擴建第一期完工後

原圖書館改稱圖書館前館。主要改變用途的地方為:原設在一樓的教授研究室改作閱報室、新聞雜誌閱覽室改作普通閱覽室、三樓整層改作普通閱覽室。新建設的後館設有四層,一樓設有採錄組辦公室。二樓設有中文期刊室。三樓設有古籍室。四樓設有理工科圖書及西文期刊室。[13][14]

1976年後館擴建第二期完工後

新建設的長軸與1975年後館擴建第一期的書庫均設有出入口互相連通,但實際上因樓高關係,一樓以外的樓層都無法與前館連接。新興建的長軸一樓西側爲參考室(內設館長室),東側爲西文期刊室,短軸一樓改設校史室;長軸二樓增設自然及應用科學閱覽室。採錄組辦公室遷至前館東側,其餘空間均爲普通閱覽室,提供地方作學生溫習之用。

參考來源

  1. 蔡侑樺. . 台南: 成大出版社. 2021: 102.
  2. 蔡侑樺. . 台南: 成大出版社. 2021: 104.
  3. 蔡侑樺. . 台南: 成大出版社. 2021: 108.
  4. 蘇淑華. (PDF). NCKU Mgazine. 2018.
  5. 蔡侑樺. . 台南: 成大出版社. 2021: 138.
  6. . 中國時報. 1992-11-14.
  7. 蔡侑樺. . 台南: 成大出版社. 2021: 132.
  8. 蔡侑樺. . 台南:成大出版社,2021: 成大出版社. 2021: 132.
  9. . 自由時報. 2016-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9).
  10. 蔡侑樺. . 台南: 成大出版社. 2021: 112.
  11. . [202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3).
  12.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13. 蔡侑樺. . 台南: 成大出版社. 2021: 113。.
  14. 蔡侑樺. . 台南: 成大出版社. 2021: 12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