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新世界地圖綱要

戰後新世界地圖綱要》(英語:)是一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佈的地圖

於1942年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出版的《戰後新世界地圖綱要》
《戰後新世界地圖綱要》是由岡伯格個人出版。出版後,他以一美元的價格發售之。

概述

《戰後新世界地圖綱要》是一個在偷襲珍珠港事件發生前完成的地圖。[1]此地圖是由莫里斯·岡伯格於1942年2月25日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個人出版的。[2]

岡伯格在此地圖中預測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世界。岡伯格相信若同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勝出,那麼世界便會被美國英國蘇聯三個強權瓜分。[3]此地圖亦附帶了一個關於「新世界道德秩序」的宣言,並附上由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的《四大自由》演講的節錄。[4]

岡伯格創造此地圖純粹是為了作個人研究用途,因此人們對此地圖少有問津。可是,此地圖後來被新世界秩序陰謀論家關注,全因這些陰謀論家認為地圖所描述的美國在某程度上代表了美國統一北美洲的野心。[5][6]因此,此地圖開始在網上廣泛流傳。[7]

世界局勢

在《戰後新世界地圖綱要》中,世界是由14獨立國家統治,其中有13個國家為民主國家,1個被非軍事化的國家。[5]

在戰後,世界將會被美國、英國和蘇聯三個超級大國瓜分。在《戰後新世界地圖綱要》中,美國統一了北美,英國統治大洋洲,蘇聯統治歐亞大陸北部。

美國

美國在戰後佔領了加拿大墨西哥中美洲全境,且其州份數量亦變為80個。

80個州份:

保護國:

「和平安全基地」:

南美洲合眾國

南美洲在戰後統一,形成南美洲合眾國。南美洲合眾國的領土涵蓋整個南美洲,且包括福克蘭群島

加盟國:

英聯邦

大英帝國在戰後失去了大量非洲領土,但卻在亞洲獲得新領土。

附屬國

愛爾蘭

愛爾蘭在戰後吞併了原本屬於英國的北愛爾蘭,統一了愛爾蘭島

聯邦歐洲

西歐諸國在戰後統一,組成聯邦歐洲

加盟國:

希臘聯邦共和國

希臘在戰後重組成聯邦共和國,並吞併了阿爾巴尼亞馬其頓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蘇聯在戰後主要向三個方向擴張:東歐中國北部和中亞

加盟國

德國

希伯來蘭

以色列在戰後易名希伯來蘭,吞併約旦巴勒斯坦领土,並佔領了部份敘利亞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的領土。

印度聯邦共和國

英屬印度在戰後獨立,並易名印度聯邦共和國。印度聯邦共和國領有現今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緬甸不丹

中華聯合共和國

中華民國在戰後易名“中華聯合共和國”(United Republics of China),並吞併了朝鮮半島老撾柬埔寨泰國越南西馬,但卻失去了北滿洲臺灣海南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包含整個阿拉伯半島,除了被希伯來蘭吞併的敘利亞、黎巴嫩和以色列外。

非洲共和國聯盟

非洲共和國聯盟包含整個非洲,除了沿岸一些英國和美國基地、以及馬達加斯加外。

斯堪的納維亞合眾國

斯堪的納維亞合眾國包含瑞典丹麥挪威

土耳其

土耳其在戰後失去了其在歐洲的所有領土。(除伊斯坦堡的歐洲部分外)

日本

日本在戰後的領土和現今的日本領土相若。


參考文獻

  1. The American Teacher Magazine, 1942, Volume 27, p21
  2. historical world maps 存檔,存档日期2009-10-15.
  3. 1941 POST-WAR NEW WORLD MAP - "NEW WORLD MORAL ORDER" by MAURICE GOMBERG, 1941-1942
  4. . [201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4).
  5. . [201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6. . [201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8).
  7. . [201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