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強

戴志强1944年),男,浙江绍兴人,生于上海,中国钱币学家,曾任河南安阳博物馆副馆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副司长、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等职。

戴志強
出生1944年
 中國上海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母校复旦大学
职业钱币学家
父母戴葆庭(父)、沈燕三(母)

生平

戴葆庭与戴志强父子,拍摄于1961年夏

戴志强父亲戴葆庭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钱币收藏家、钱币学家,上海泉币学社发起人之一。1944年,戴志强出生于上海。1953年夏,戴家搬到上海江西中路,因父母在广东路古玩市场经营一家钱币专营店[1],戴志强放学经过时常去逗留[2][3]。高中时,数理化成绩优异的戴志强决定大学学习文史经济来做好钱币研究。1961年,戴志强考入复旦大学,就读于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1964年,因中宣部时任副部长周扬敦促国内加强世界史研究,复旦历史系设立世界史专业,戴志强按学校安排转学世界史,1966年以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史专业(简称世界史专业)毕业。因时值文化大革命,戴志强的分配方案由留校变为到上海《解放日报》,并最终变为到河南安阳工作[4]

1978年,时任河南安阳化工局局长秘书的戴志强申请调到安阳博物馆工作,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安阳设有考古工作队,主要负责挖掘殷墟。戴志强常到安阳文物工作队查阅考古刊物,并向考古队成员请教,提升自己考古学方面的知识素养。1981年8月,戴志强被任命为河南安阳博物馆副馆长,同年先后在国家级刊物《文物》上发表了《安阳殷墟出土贝化初探》和《漳州军饷银饼年代考》两篇文章。1982年6月底,中国钱币学会成立,戴志强参加了学会的成立大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5]。1983年10月,戴志强调河南安阳市文化局任副局长[6]。因为在《文物》上发表的两篇文章,戴志强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关注,经过专门了解后,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其调到北京工作[4]

1984年10月,戴志强调入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既今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11月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秘书处副处长[lower-alpha 1]。1986年11月,中国钱币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戴志强接任秘书长[5]、常务理事。1990年5月18日,中国钱币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成立,戴志强兼任委员会副主任[7]。1991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副司长、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获研究员职称。1994年至2004年任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2004年受聘为中国人民银行参事[4][8]

社会兼职

1986年,受聘兼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9],1987年兼任国际钱币学委员会委员,1993年兼任国家流通文物专家组成员,1995年兼任国际博物馆协会委员。1998年至2004年间,兼任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ICOMON)理事、执委会委员、亚洲地区主席。2002年,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2005年,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还曾兼任《中国钱币》杂志主编,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4]

戴志强曾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高校讲授中国钱币学、货币史[8],2001年受聘为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10]、博士生导师,2003年受聘为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受聘为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11]

著作

据戴志强2006年在《戴志强钱币学文集》前言中称,其从1979年到2004年间先后发表短文160余篇,除早期几篇文章是有关殷商历史和安阳博物馆馆藏甲骨的,其他几乎都和钱币相关;另外,其曾为中国钱币学专著、文集书写过六十余篇序文[5]

戴志强所著书籍列表
著作名称出版年月出版社ISBN备注
钱币学与冶铸史论丛2002年1月中华书局9787101032598与周卫荣等人合著,属中国钱币丛书[12][13]
戴志强钱币学文集2006年1月中华书局9787101048476属中国钱币丛书[14][15]
名家谈鉴定:钱币鉴定2010年6月吉林出版集团9787546302171[16][17]
天下收藏:古钱币鉴藏2011年8月印刷工业出版社9787514201185[18][19]
古钱珍赏2011年10月印刷工业出版社9787514201574套装共4册[20][21]
钱币鉴赏与收藏2013年4月印刷工业出版社9787514208153中国艺术品典藏大系第1辑[22][23]
中国古文字導讀:古錢文字2014年4月文物出版社9787501038473与戴越合著[24][25]

备注

  1. 当时中国钱币学会秘书处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局代管[5]

参考

  1. 戴莹. . 收藏界. 2007, (6): 99–101.
  2. 戴志强. . 金融博览. 2013, (8): 64–65.
  3. 刘明杉. . 艺术市场. 2006, (4): 54–55.
  4. 刘娜. . 金融博览. 2013, (6): 64–65.
  5. 戴志强. . 中国钱币. 2006, (2): 16,81–82.
  6. . 安阳博物馆.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1).
  7. . 中国钱币博物馆. 2015-10-10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8. 梅辰. . 收藏. 2007, (3): 158–160.
  9. 戴莹. . 收藏界. 2007, (4): 2.
  10. .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0).
  11. 李飞. . 艺术与投资. 2006, (5): 86–89.
  12. 周卫荣,戴志强等著. . 中华书局. 2002-01. ISBN 9787101032598.
  13. 豆瓣读书上《钱币学与冶铸史论丛》的資料 (简体中文)
  14. 戴志强. . 中华书局. 2006-01. ISBN 9787101048476.
  15. 豆瓣读书上《戴志强钱币学文集》的資料 (简体中文)
  16. 戴志强. . 吉林出版集团. 2010-06. ISBN 9787546302171.
  17. 豆瓣读书上《名家谈鉴定》的資料 (简体中文)
  18. 戴志强. .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1-08. ISBN 9787514201185.
  19. 豆瓣读书上《天下收藏》的資料 (简体中文)
  20. 戴志强. .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1-10. ISBN 9787514201574.
  21. 豆瓣读书上《古钱珍赏》的資料 (简体中文)
  22. 戴志强. .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3-04. ISBN 9787514208153.
  23. 豆瓣读书上《中国艺术品典藏大系第1辑》的資料 (简体中文)
  24. 戴志强; 戴越. . 文物出版社. 2014-04. ISBN 9787501038473.
  25. 豆瓣读书上《中国古文字導讀-古錢文字》的資料 (简体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