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居爾一世

西居爾一世古諾斯語: Sigurðr Jórsalafari挪威語: Sigurd Jorsalfar約1090年—1130年3月26日),被稱為“十字軍西居爾”。挪威國王(1103年-1130年)。西居爾與他的同父異母兄弟埃斯泰因一起統治(直到埃斯泰因一世於1123年去世),這段時間被歷史學家視為中世紀挪威王國的黃金時代。西居爾一世以領導挪威十字軍(1107-1110)而聞名,獲得“十字軍”的稱號,並且是第一位親自參與十字軍東征的歐洲國王[1][2]

十字军西居爾
西居爾骑马进入君士坦丁堡
挪威国王
統治1103年–1130年3月26日
前任馬格努斯三世
繼任馬格努斯四世哈拉爾四世
出生1090年
逝世1130年3月26日
挪威王国奥斯陆
安葬
阿克斯胡斯城堡,前圣哈尔瓦德大教堂
配偶Bjaðmunjo Mýrjartaksdóttir
基輔的曼弗德
Cecilia (disputed)
子嗣克莉絲汀·西居爾斯多塔
馬格努斯四世
全名
西居爾·馬格努森
王朝哈德拉達王朝
父親馬格努斯三世
母親索拉 (妾侍)
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

生平

西居爾一世是挪威國王馬格努斯三世的三個兒子之一,另外兩個是埃斯泰因和奧拉夫。 他們都是由不同母親所出的私生子。為了避免爭執或戰爭,這三個同父異母兄弟從1103年起已經共同統治王國。當奧拉夫於1115年及埃斯泰因於1123年相繼逝世後,西居爾獨自統治王國7年[3]

在被宣佈成為挪威國王之前,西居爾被封為群島之王及奧克尼伯爵[4]。其後西居爾將奧克尼伯爵的頭銜傳給保羅·索芬森的兒子哈康·保羅森[5]

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西居爾和埃斯泰因的統治是中世紀挪威王國的黃金時代。當時挪威在經濟和文化方面蓬勃發展[6],允許西居爾參與十字軍東征,並獲得國際承認和聲望[7]

被認為代表埃斯泰因和西居爾共治的硬幣,因此可以追溯到1115年之前

與馬格努斯三世的遠征

1098年,西居爾陪同他的父親馬格努斯三世(King Magnus III)前往奧克尼群島赫布里底群島愛爾蘭海。在迅速廢黜了兩位當時的奧克尼伯爵保羅及艾倫德·索芬森之後,他在同年成為奧克尼伯爵。顯然也在同一年在父親馬格努斯三世推翻前任國王後,西居爾成為了群島之王。雖然馬格努斯三世並不直接對前任國王的死亡而負責,但西居爾成為王國的下一位統治者,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征服了這些島嶼。這亦是群島王國第一次受到挪威國王的直接控制。在1098年的遠征之後,西居爾是否與他的父親一起回到挪威並未能確定。然而,眾所周知,當馬格努斯三世於1102年再次向西面進行下一次遠征時,西居爾當時在奧克尼群島。馬格努斯三世和愛爾蘭高王[8]穆爾切赫特·奧布萊恩(愛爾蘭最強大的統治者之一,亦是都柏林的統治者)進行談判達成婚姻聯盟。西居爾根據所訂立的婚姻聯盟將與穆爾切赫特·奧布萊恩女兒Bjaðmunjo結婚(一位年幼的公主),其後並且在成為短期的王后[9]

當馬格努斯三世於1103年被愛爾蘭軍隊伏擊並被烏萊德人殺害時,14歲的西居爾與剩餘的挪威軍隊一起返回挪威,留下了他的年幼新娘。抵達挪威後,他和他的兩個兄弟埃斯泰因和奧拉夫,被宣佈為挪威國王,共同統治這個王國。由馬格努斯三世進行的遠征對挪威王國來說是有利可圖,因為挪威控制下的許多島嶼產生財富和人力。然而,在馬格努斯三世去世後,赫布里底人和萌島人迅速宣佈獨立[10]

挪威十字軍

西居爾一世與鮑德溫一世策騎至約旦河

1107年,西居爾帶領挪威十字軍支持新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該王國是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後建立的。西居爾是第一位領導十字軍東征的歐洲國王,他的壯舉為他贏得“Jorsalafari”的綽號。根據傳記的記載,西居爾一世帶領大約60艘船及約5000人的總兵力。兩位國王埃斯泰因和西居爾最初爭論誰應該領導十字軍遠征及誰應該留守國家裡統治王國。西居爾最終被選中領導這次十字軍東征,可能是因為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遠征者,曾與他的父親馬格努斯三世一起前往愛爾蘭和蘇格蘭周邊海域進行多次遠征。

西居爾曾在里斯本、多個地中海島嶼和巴勒斯坦進行了戰鬥。他率領自己忠誠的士兵和親屬與敵人作戰;他們不斷取得勝利並取得巨大成就,獲得大量的寶藏和戰利品。然而,戰利品可能永遠不會帶回挪威,因為西居爾幾乎將獲得的一切留下在君士坦丁堡。在前往耶路撒冷(Jorsalaland)途中,他在巴勒莫的城堡到訪西西里島的諾曼國王魯傑羅二世[11]

抵達聖地後,他受到了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一世接待。西居爾一世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兩位國王很多時間在一起,他們騎馬前往約旦河,西居爾一世在那裡受洗。鮑德溫一世要求西居爾與他以及威尼斯總督奧爾德拉佛·法利埃羅一起攻佔沿海城市賽達,該城於1098年被法蒂瑪重新佔據。圍攻賽達對於十字軍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成功,該城於1110年12月5日被征服。在城陷後,尤斯塔斯·格雷尼爾被授予賽達領主。按照鮑德溫和耶路撒冷宗主教阿爾勒的基伯連的命令,在真十字架上取出一個碎片,並在圍城戰後贈予西居爾一世,作為友誼的象徵,也是他英勇參與十字軍東征的遺物。此後,西居爾回到他的船上準備離開聖地。他們向北航行到塞浦路斯島,西居爾在那裡逗留了一段時間。 西居爾然後航行到君士坦丁堡(Miklagard)並獲准帶領他的軍隊策騎通過名為金塔的大門進入城市。西居爾一世在那裡待了一會兒後,與拜占庭皇帝皇帝阿歷克塞一世見面並得到長時間的接見。

西居爾一世的挪威十字軍遠征路線圖

返回挪威

在離開君士坦丁堡之前,西居爾一世將他所有船隻和許多寶物送給拜占庭皇帝。皇帝為他準備許多強壯的馬作為回報。西居爾一世計劃從陸路返回挪威,但他的軍隊有許多人留在君士坦丁堡,成為瓦蘭吉衛隊為皇帝服務。這次旅程耗時三年,他途中訪問了許多國家。西居爾一世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Bolgaraland)前往匈牙利(Ungararíki)、潘諾尼亞士瓦本(Sváva)和巴伐利亞(Beiaraland),在那裡他會見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Rómaborg)洛泰爾二世。西居爾一世後來抵達丹麥,他受到丹麥國王尼爾斯的接待,並最終給他一艘航行到挪威的船回國。

在1111年返回挪威後,西居爾一世回到一個繁榮昌盛的王國。國王埃斯泰因一世創造了一個強大而穩定的國家。教會亦大大得益[12]。西居爾一世統治期間,挪威引入了十一奉獻(支持教會的10%稅),這大大加強了該國的教會。西居爾一世還創立了斯塔萬格教區。其後,西居爾一世被卑爾根主教拒絕他的離婚申請,所以他只好在南部再安插了另一位主教並讓他成功離婚[13]

西居爾一世在Konghelle(現今的瑞典孔艾爾夫附近)建立了他的首都,並在那裡建造一座強大的城堡。西居爾還保留了鮑德溫國王給予他的遺物,這是一個據稱來自真十字架的碎片。1123年,西居爾再次開始以教會的名義進行戰鬥,這次是瑞典十字軍東征到瑞典的斯莫蘭。據記載,因為該地的居民放棄基督教信仰,並再次崇拜古北歐神靈[14]

死亡

西居爾一世於1130年去世,被埋葬在奧斯陸哈爾瓦德教堂[15]。西居爾與他的王后基輔的曼弗德基輔大公姆斯季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羅維奇的次女、瑞典國王英格一世(老英格)的外孫女)有一個女兒名為克里斯汀·西居爾斯多塔。西居爾一世並沒有留下合法的男性繼承人,所以讓西居爾與情婦波列基·奧拉夫斯多塔所生的私生子馬格努斯成為挪威國王。馬格努斯與另一位王位王位覬覦者哈拉爾·吉勒在動盪的局面下二人分享了王位。這導致在西居爾一世逝世後,不斷有私生子出現與其他王位覬覦者之間的權力鬥爭,這種情況升級為漫長而毀滅性的內戰。這引起於12世紀至13世紀初長期的王位爭議[16] [17] [18] [19]

內戰

挪威的內戰時期從1130年持續到1240年,涉及不同規模和強度的數次沖突。這些衝突產生自矛盾的挪威繼承法、社會不滿,以及貴族各方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最後,有兩個主要派系——Bagler和Birkebeiner。其中一派會因為出現一位王子,或者是因為他們的追隨者聲稱自己是國王的私生子而集結,令現任的國王地位不穩,以反對國王統治而打擊敵對派系。在當時的繼承傳統中,國王的合法的王子和私生子之間幾乎沒有區別,潛在王位繼承人的能力和受歡迎程度應該是決定因素[20][21]

先祖

 
 
 
 
 
 
 
 
 
 
 
 
 
 
 
 
 
 
16. 靈厄里克王西格德·希爾
 
 
 
 
 
 
 
8. 哈拉爾三世
 
 
 
 
 
 
 
 
 
 
 
17. Åsta Gudbrandsdatter
 
 
 
 
 
 
 
4. 奧拉夫三世
 
 
 
 
 
 
 
 
 
 
 
 
 
 
18. Torberg Arnesson
 
 
 
 
 
 
 
9. 托拉·托爾格斯多特
 
 
 
 
 
 
 
 
 
 
 
19. Ragnhild Erlingsdatter
 
 
 
 
 
 
 
2. 馬格努斯三世
 
 
 
 
 
 
 
 
 
 
 
 
 
 
 
 
 
10. Johan or Árni lági
 
 
 
 
 
 
 
 
 
 
 
5. Thora, mistress of Olaf III of Norway
 
 
 
 
 
 
 
 
 
 
 
 
 
 
1. 西居爾一世
 
 
 
 
 
 
 
 
 
 
 
 
 
 
 
 
 
 
 
 
3. Thora, mistress of Magnus III of Norway
 
 
 
 
 
 
 
 
 
 
 
 
 
 
 
 

參考資料

  1. 按照字面是 "Jerusalem-farer", 但是通常翻譯成英文的 "the Crusader".
  2. Riley-Smith, Jonathan.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6: 132. ISBN 0812213637.
  3. Per G. Norseng. . Store norske leksikon. [April 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4. 埃斯泰因和奧拉夫都沒有獲得如此著名的頭銜。
  5. Claus Krag. . Norsk biografisk leksikon. [April 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0).
  6. 挪威的建築主要由埃斯泰因監督興建,而西居爾則遠離挪威參加十字軍東征。 埃斯泰因建立多個建築,並努力擴大挪威的經濟和文化進步。他最著名和最著名的建築是在卑爾根建築蒙克利夫修道院
  7. , Lokalhistoriewiki, [April 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7)
  8. 他自稱為愛爾蘭高王,這個頭銜並沒有被繼承或給予他人。
  9. 婚禮甚至可能沒有完成。
  10. Duffy, Seán. . Ériu. 1992, (43): 93–133 [125–26]. JSTOR 30007421.
  11. Jakobsson, Ármann. . Parergon. 2013-09-13, 30 (1): 121–140. ISSN 1832-8334 (英语).
  12. 當西居爾一世回來後,教會獲得更多的財富、權力和聲望。
  13. 據說這是西居爾一世能夠娶名為塞西莉亞的女士的原因。
  14. Knut Are Tvedt. . Store norske leksikon. [April 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4).
  15. . Lokalhistoriewiki. [April 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3).
  16. Nils Petter Thuesen. . Norsk biografisk leksikon. [April 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17. Knut Peter Lyche Arstad. . Norsk biografisk leksikon. [April 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3).
  18. . Lokalhistoriewiki. [April 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7).
  19. . Heimskringla. [March 1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20. . Lokalhistoriewiki. [April 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3).
  21. Per Sveaas Andersen & Per G. Norseng. . Store norske leksikon. [April 1,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1).

參考書目

  • Sturluson, Snorri (c. 1230). Saga of Sigurd the Crusader and His Brothers Eystein and Ola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 Heimskringla). English translation: Samuel Laing (London, 1844).
  • Bergan, Halvor (2005) Kong Sigurds Jorsalferd. Den unge kongen som ble Norges helt (Norgesforlaget) ISBN 82-91986-75-4
  • Morten, Øystein (2014) Jakten på Sigurd Jorsalfare (Spartacus) ISBN 9788243008441

相關閱讀

  • Riley-Smith, Jonathan (1986) The First Crusade and the Idea of Crusading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ISBN 9780812213638
西居爾一世
金髮王朝的分支
出生于:約1090年逝世於:1130年3月26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者:
馬格努斯三世
群島之王
1102年-1103年
繼任者:
拉格曼戈德雷德森
挪威國王
1103年-1130年
奧拉夫·馬格努森同時在任 (1103年-1115年)
埃斯泰因一世 (1103年-1123年)
繼任者:
馬格努斯四世
哈拉爾·吉勒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