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站 (新北市)

中和站位於臺灣新北市中和區,是台北捷運營運中的環狀線及興建中的萬大線的交會轉乘捷運車站,其中環狀線已於2020年1月31日通車,而萬大線將於2025年12月底完工。

中和站

Zhonghe Station
位置 臺灣
新北市中和區
環狀線)中山路二段271號
萬大線)連城路景平路口(興建中)
地理坐标25°0′8.6″N 121°29′46.3″E
车站类别捷運車站
管辖机构台北捷運系統
机构台北捷運公司(2020年1月31日至2023年1月30日)
新北捷運公司(2023年1月31日起至南北環完工前1年)
途经 環狀線
萬大樹林線(興建中)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高架車站(環狀線)
地下車站(萬大線:興建中)
车站层数地上5層
出口数目1[lower-alpha 1]
无障碍车站
側式疊式月台
股道2
其他
车站Y12(工程編號:Y11)
LG06(工程編號:LG06)
网站www.metro.taipei
历史
启用日期環狀線:2020年1月31日[1][2][3]
萬大線:預定2025年底
营运
乘客數量
9,926[4]人次(2022年12月)
排行第101名/119站
首班车 環狀線
新北產業園區:06:05
往大坪林:06:03
班车 環狀線
新北產業園區:00:12
往大坪林:00:20
邻近车站
上一站 台北捷運 下一站
景安
Y11
環狀線
Y12
橋和
Y13
永和永平國小
LG05
萬大樹林線
LG06
興建中
連城錦和
LG07
中和站所在位置,利用南山威力購物廣場(圖中大樓)前方之空地興建

車站概要

捷運在此處設站,可追溯至中和線早期版本中,以景平路為終點站──1986年3月27日第1976次行政院會議決定,中和線由此出發,經中正橋、永和路、中和路,末端彎入景平路設終點站,全長約6.5公里;行政院在同年4月4日以「臺75交6753號函」核復交通部臺北市政府。然而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成立後,重新評估中和線,認為末端(景平路)路線與環狀線重疊,故將終點站改設在臺鐵中和車站,並以此定案[5]

2013年11月4日在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網頁定名為「中和站」[6]車站編號Y12

車站構造

車站位於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二段與景平路交叉口、連城路與景平路口西南側之連城路下方;車站編號為Y12/LG06。未來將成為高架與地下交會車站,其中環狀線部分為高架,位於中山路二段上,大廳用地則由原位於景平、中山路二段路口之「大川冷凍」拆除而得;萬大線部分為地下站,位於連城路下方。兩者之間將於景平路地下設置聯絡步道,另因道路狹窄,為防萬大線興建時二次開挖造成周圍交通再次陷入黑暗期,通往萬大線站體的連通道在環狀線施工時便先行施作。[7]環狀線車站設有一處出入口。

環狀線中和站一月台
位於連城路的萬大樹林線工地

車站樓層

地上
五樓
二月台 環狀線大坪林方向(Y11 景安站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地上
三樓
一月台 環狀線新北產業園區方向(Y13 橋和站
側式月台,左側開門
地面 環狀線大廳層 出入口、車站大廳、詢問處、自動售票機、驗票閘門
販賣店、洗手間(付費區內)
地下
一樓
萬大線大廳層(興建中) 車站大廳、詢問處、自動售票機驗票閘門
洗手間
地下
二樓
一月台 萬大樹林線莒光迴龍方向(LG07 連城錦和站)→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地下
四樓
二月台 萬大樹林線中正紀念堂方向(LG05 永和永平國小站
側式月台,左側開門

車站出口

出入口圖片位置
出入口1中山路二段(華中橋、南山威力購物中心)
出入口2尚未建設完成
出入口3尚未建設完成
註: 設有電梯 |  設有手扶梯

歷史

  • 2012年4月12日:中和區公所召開萬大線車站命名會議,因與捷運環狀線華中橋站交會,會議結論建議更名為中和站,採建議案方式提送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研議。
  • 2014年10月28日:位於連城路的萬大線站體動工。
  • 2019年10月25日:臺北市政府辦理環狀線第一階段初勘作業。
  • 2020年1月5日:交通部辦理環狀線第一階段履勘作業。
  • 2020年1月19日:環狀線「新北產業園區—大坪林」段開放試營運,試乘時間於上午10點至下午4點[10][11]
  • 2020年1月31日:環狀線中和站隨著環狀線「新北產業園區大坪林」段正式通車而啟用[1][2][3]
  • 2021年6月7日:晚間10時55分發生環狀線列車多重故障警訊導致列車停駛事件;往大坪林站方向列車自中和站發車後於該站和景安站間軌道發生推進故障、車載控制設備故障、脫軌偵測等多重故障警訊。導致環狀線進行單線雙向降級運轉,運轉模式為大坪林站至景安站班距約16分鐘、景安站至新北產業園區站單線雙向運行,班距約40分鐘直至當日收班。本次事件造成單線運轉約1小時47分鐘,受影響約8列車、290人,最大列車延誤時間約37分鐘[12]
  • 2023年1月31日:環狀線第一階段新北產業園區站-大坪林站)交回新北捷運公司營運[13]
  • 2024年4月3日:因發生花蓮大地震,本站隨環狀線全線停駛[14]
  • 2024年4月7日:本站隨「中和-大坪林」段搶通恢復營運,班距約10分鐘一班[15]
  • 2025年12月31日:預定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工程完工,通車未定。

利用狀況

歷年旅客人次紀錄
年間 單日平均
上車 下車 上下車計 來源 上車 上下車
[lower-alpha 2]20201,422,8461,456,9282,879,774[16]4,0898,275
20211,264,2451,293,3572,557,6023,4637,007
20221,444,7071,464,4672,909,1743,9587,970

車站周邊

公車資訊

站牌名為《捷運中和站(中山路)》、《捷運中和站(景平路)》、《華中橋》。

編號經營業者區間備註
5大都會客運中和-行天宮停靠《捷運中和站(中山路)》。
51臺北客運南雅站-永和停靠《捷運中和站(中山路)》。
屬於新北市區公車。
例假日停駛。
201臺北客運中和-捷運龍山寺站停靠《捷運中和站(中山路)》、《華中橋》。
屬於新北市區公車。
例假日停駛。
202指南客運新店-國父紀念館停靠《華中橋》。
202 區間指南客運錦繡-臺北科技大學停靠《捷運中和站(景平路)》、《華中橋》。
例假日停駛。
262大都會客運宏國德霖科技大學-民生社區停靠《捷運中和站(中山路)》。
262 區間大都會客運中和-民生社區停靠《捷運中和站(中山路)》。
297東南客運中和站-中山市場停靠《捷運中和站(中山路)》。
307臺北客運
首都客運
板橋-撫遠街停靠《捷運中和站(景平路)》、《華中橋》。
307臺北客運
首都客運
板橋-撫遠街停靠《捷運中和站(景平路)》、《華中橋》。
897指南客運景文科技大學-板橋停靠《捷運中和站(中山路)》。
屬於新北市區公車。
例假日停駛。
982首都客運
大都會客運
新莊-新店停靠《捷運中和站(中山路)》。
屬於新北市區公車。
985三重客運新莊-捷運龍山寺站停靠《捷運中和站(景平路)》、《華中橋》。
屬於新北市區公車。

鄰近車站

  • 現行營運模式
  • 未來營運模式

腳註

註釋

  1. 未包含興建中的萬大線出口
  2. 營運天數348天(1/19-12/31)

來源資料

  1. . 卞金峰. 中央社. 2020-01-21 [2020-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6).
  2. 捷運環狀線1/31通車 一張圖看懂哪8站可以轉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時報,2020-01-21 16:49:13。
  3. 新北環狀線 1月31日通車營運,新北環狀線免費試乘3日,吸引超過11萬人試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翻爆,2020-01-24。
  4. .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2021-01-15.
  5. 范陳柏. . 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00.
  6. .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9-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臺灣)).
  7. 陳雨鑫. . 聯合報. 2014-05-24 [2014-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6) (中文(臺灣)).
  8. (PDF).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2012-06 [2014-02-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3-03) (中文(臺灣)).
  9. . 2015-12-15 [2016-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6) (中文(臺灣)).
  10. 新北捷運環狀線 19日起免費試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Yahoo奇摩新聞,2020年1月17日 上午2:26。
  11. 捷運新北環狀線 19日起免費試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時報,2020-01-17 05:30:00。
  12. 20210607中和站列車多重故障警訊初步處理報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北捷運公司,2021年6月8日 上午9:15
  13. 葉德正、楊亞璇. . 中時新聞網. 2022-06-07 [2022-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中文).
  14. 高華謙. . 中央社. 2024-04-03 [2024-04-08] (中文(臺灣)).
  15. 高華謙. . 中央社. 2024-04-07 [2024-04-08] (日语).
  16. . 臺北市交通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 2021-02-04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中和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