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達多派

提婆達多派,是早在釋迦牟尼住世時就從佛教分裂出的一個沙門教派,起源於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所另立的僧團。特徵是崇尚苦行,嚴格實踐素食主義終身不吃肉不吃魚,與佛教僧團的關係密切。

歷史

直到西元七世紀,這個教派仍然存在,晋朝法顯在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看到过,唐朝玄奘义净也見过[1]別有三伽藍,遵守提婆達多遺訓,不食乳酪。 [2]

法顯所見,提婆達多派供養提婆達多過去三佛,但不供養釋迦牟尼佛[3]玄奘所見,他們不食乳酪,遵提婆达多遗训。

提婆達多僧團制度

提婆達多提倡「五法」,主張「盡形壽乞食,盡形壽著糞掃衣,盡形壽露坐,盡形壽不食酥鹽,盡形壽不食魚及肉」[4],畢生嚴守苦行,以其頭陀行「少欲知足、樂出離者」,與印度當時的苦行風氣相應。

以絕對苦行為依歸,重視壓制物欲,追求不受五欲,厭惡五欲。認為「瞿曇沙門亦有此五法,但不盡形壽,我今盡形壽受持此法」;「八聖道趨向泥洹,反更遲難。修行五法以求解脫,其道甚速。」乃以離欲為解脫之道。

提婆達多是第一個在佛教中推行素食主義的人,《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5]記載佛和佛弟子吃肉,提婆達多批判佛和佛弟子吃肉是殺生並因此禁止弟子吃肉。《十誦律[6]記載提婆達多破和合僧時在佛教僧團推行不吃肉,佛言:「癡人。我聽噉三種淨肉。」佛拒絕提婆達多禁止吃肉的戒律,之後提婆達多召開破和合僧布薩[7]有504比丘追隨提婆達多捉籌成立不吃肉的新僧團,過沒多久舍利弗目犍連說服其中的500比丘了解佛法離開提婆達多重回佛教僧團。

提婆達多教派與佛教僧團相同,都供奉過去佛,但是他們不供奉釋迦牟尼佛[3]。他們的儀軌與佛教僧團大致相同;他們有自己的三藏,但是其中許多經典與佛教僧團相同;住處也多與佛教僧團混居;但是他們的戒律不同[8]

影響

關於女身是否能成佛,《佛說海龍王經‧第3卷》中佛授記提龍王女未來成佛,說性別不影響成佛。《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中佛授記提婆達多無量劫後成佛,龍王女當場變成男子身成佛。由於《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這一部分是後來加入的,而且提婆達多與龍王女成佛並無關聯,此一說法可能是同一來源,即鄙視女性的提婆達多派影響。[9][10][11]

註釋

  1. 大唐西域記》:天祠五十餘所,異道寔多。別有三伽藍,不食乳酪,遵提婆達多遺訓也。
  2. 南海寄归内法传
  3. 高僧法显传》:「調達亦有眾在,常供養過去三佛,唯不供養釋迦文佛。」
  4.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10:「於是提婆達多謗毀聖說,決生耶見,定斷善根,但有此生,更無後世。作是知己,於其徒眾,別立五法。使告知曰:『爾等應知,沙門喬答摩及諸徒眾,咸食乳酪,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令彼犢兒鎮嬰饑苦。又沙門喬答摩聽食魚肉,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於諸眾生為斷命事。又沙門喬答摩聽食其鹽,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由其鹽內多塵多故。又沙門喬簽摩受用衣時,截其縷績,我等從今受用衣時,留長縷績。何緣由此?壞彼織師作功勞故。又沙門喬答摩住阿蘭若處,我等從今住村舍。何緣由此?棄捐施主所施物故。』」「不餐於乳酪,魚肉以及鹽,長績、在村中,是天授五法。」
  5.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於是提婆達多謗毀聖說,決生耶見定斷善根,但有此生更無後世。」作是知已,於其徒眾別立五法,便告之曰:「爾等應知!沙門喬答摩及諸徒眾,咸食乳酪,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令彼犢兒鎮嬰飢苦。又沙門喬答摩聽食魚肉,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於諸眾生為斷命事。又沙門喬答摩聽食其鹽,我等從今更不應食。何緣由此?於其鹽內多塵土故。又沙門喬答摩受用衣時截其縷績,我等從今受用衣時留長縷績。何緣由此?壞彼織師作功勞故。又沙門喬答摩住阿蘭若處,我等從今住村舍內。何緣由此?棄捐施主所施物故。」
  6. 十誦律》:佛言:「癡人!我有何妬心?過去諸佛讚歎納衣、聽著納衣。我今亦讚歎納衣、聽著納衣,亦聽著居士衣。癡人!過去諸佛讚歎乞食、聽乞食。我今亦讚歎乞食、聽乞食,亦聽請食。癡人!過去諸佛讚歎一食、聽一食。我今讚歎一食、聽一食,亦聽再食。癡人!過去諸佛讚歎露地住、聽露地住。我今讚歎露地住、聽露地住,亦聽房舍住。癡人!我不聽噉三種不淨肉:若見、若聞、若疑。見者,自眼見是畜生為我故殺。聞者,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疑者,是中無屠賣家,又無自死者,是人凶惡,能故奪畜生命。癡人!如是三種肉我不聽噉。癡人!我聽噉三種淨肉。何等三?不見、不聞、不疑。不見者,不自眼見為我故殺是畜生。不聞者,不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不疑者,是中有屠兒,是人慈心,不能奪畜生命。我聽噉如是三種淨肉。癡人!若大祠,所謂象祠、馬祠、人祠、和闍毘耶祠、三若波陀祠、隨意祠,若諸世會殺生處祠,如是大祠世會中,不聽沙門釋子噉肉。何以故?是大祠世會,皆為客故。」
  7. 十誦律》:爾時調達作是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憙樂是五法者,便起捉籌。」唱已調達及四伴即起捉籌。調達第二復作是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喜樂是五法者,便起捉籌。」唱第二語已,有二百五十比丘,從坐起捉籌。調達第三復作是言:「我調達僧中唱言:『比丘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憙樂是五法者,便起捉籌。」第三唱已,復有二百五十比丘,從坐起捉籌。爾時調達,即將是眾還自住處,更立法制。調達作是言:「應盡形著納衣、應盡形乞食、應盡形一食、應盡形露地住、應盡形不噉肉魚,隨何比丘,不憙樂、不忍受是五法者,是人去我等遠,與我別異不共語。」
  8.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摩》卷九註:「此言隨黨者,謂是隨順提婆達多所有伴屬。謂非隨黨者,即是佛弟子。此乃由其住處,則令物隨處判。處中既非兩處,故遣兩眾均分。現今西方在處,皆有天授種族出家之流,所有軌儀,多同佛法。至如五道輪迴,生天解脫,所習三藏,亦有大同。無大寺舍,居村塢間,乞食自居,多修淨行。葫蘆為鉢,衣但二巾,色類桑皴,不餐乳酪。」
  9. David K. Reynolds. . SUNY Press. 1993: 126–128 [2018-08-23]. ISBN 978-0-7914-131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10. .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11. .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