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脉河
概况
支脉沟最初开挖于1473年(明成化九年),用以分减小清河水势,至明万历间淤废。1718~1719年(清康熙五十七~五十八年),大规模治理小清河,又重开支脉沟。后经多次疏浚,如现代从1942年到1979年,先后治理16次,其中以1977~1979年的治理规模最大,形成了现在的支脉河河系。
治理后的支脉河,发源于高青县西部黄河南大堤下,水流呈扇状辐聚于吉池沟,曲折东流,在高青县前池村附近始有堤防约束,因此亦称支脉河源于前池村。支脉河东流经高青、博兴、广饶3县注入渤海。河长134.55公里,流域面积3356平方公里。
支脉河主要支流有北支新河及广利河,此外还有干二排、杜姚沟、东干排、胜利河、三号沟、工农河、打渔张河、群众沟、武家大沟、新广蒲沟、广北新河等,除广北新河外,其余支流均分布于干流左岸,形成不对称水系。
支脉河自源流吉池沟东流,至高城西南靠小清河分洪道北堤行,东经博兴城南,然后折向东北流,在博兴县王文村东,北新支河西来由左岸注入。北新支河为1977年人工开挖的河道,源于高青县青城镇五里村东,东流经龙沟、田镇、唐坊、陈户入支脉河,河长60.5公里,流域面积580平方公里。支脉河又东北流,在广饶县王营村西转向东,又经广北农场,在防潮闸以东,广利河从左岸注入。广利河源自垦利县黄河南展大堤王营闸,东南流在广饶县注入支脉河,河长47公里,流域面积515平方公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