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意建築

敵意建築英語:)是在城市空間中故意使用一些要素來引導或限制某些行為,以此為預防犯罪或維持秩序的形式的一種設計手法。它針對的往往是更常用或依賴公共空間的人,例如露宿者和青年人,設計上更多地限制他們進行的行為。[1]最典型的敵意建築即「反遊民尖刺」(anti-homeless spikes)——嵌在平坦表面上的螺柱等結構會使之變得粗糙,無法在上面睡覺。[2][3]其他措施还包括傾斜的窗台,以阻止人們坐下;帶扶手的長椅,以阻止人們躺臥;以及用灑水器間歇性灑水,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東西需要澆灌。[4][5]敵意建築還用於阻止滑板活动、乱丟垃圾、遊蕩和隨地小便。批評者認為,該措施會加劇社會分裂,並給所有公眾,尤其是長者、殘疾人和兒童帶來麻煩。[6]

-{H|zh-cn:通过; zh-tw:透過; }-
法國一建築物的前台階上安裝了螺栓,以防止坐臥

背景

英格蘭諾里奇一座中世紀教堂一角的火石錐 ,用於防止男子在此小便

儘管「敵意建築」一詞是最近才出現的,但使用土木工程来實現社会工程歷史由來已久:其前身包括19世紀的「導尿板」(urine deflectors)。[7][8]而它的現代形式源於「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設計理念,該理念旨在透過三種策略預防犯罪或保護財產:自然監視、自然訪問控制和領域強化。[9]

敵意建築的批評者認為,這使少數人的行為變得不可能,它以商業或「偽公共」空間取代了公共空間,並利用建築「加劇社會分化」。[10][11]社會學家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寫道:「在創造我們自己的城市時,人們可能會想知道,是什麼樣的集體自我觀念讓一座城市佈滿金屬尖刺,被藍光照亮,高頻聲音嗡嗡作響——設計造就了偏執、焦慮和敵意。」[12]城市设计师马尔科姆·麦凯(Malcolm MacKay)说:「歷史上,防禦性建築曾被用来对付外敵」,他說,當今這種緊張感已向內轉移。[12][13]

手法

倫敦使用的「卡姆登長凳」旨在防止在此睡覺、乱扔垃圾、溜滑板、交易毒品、塗鴉和盜竊

敵意建築的例子有:

  • 西雅圖交通局安装單車架,以防止露宿者者露營。[14]
  • 宾夕法尼亚州新肯辛顿的一个加油站的廁所安装了藍色照明燈,使吸毒者難以找到自己的靜脈。[15][16]
  • 倫敦的Curtain Road上的防露宿者尖刺,用於防止露宿者在此睡覺。 [17]
  • 中國广州市深圳市曾於2012年被曝光在一些高架橋下立水泥錐。廣州市建委回應稱水泥錐建於十多年前,當時的目的確實是為防流浪漢。[18]

與1970年代廣泛實行的防御空间準則相一致,截至2004年,CPTED的大多數實施僅基於這一理論:正確設計和有效利用建成环境可以減少犯罪、減少對犯罪的恐懼並改善生活質量。 CPTED的建成環境實施方案試圖控制發生或產生犯罪行為的建成環境,藉此阻止犯罪者實施犯罪。根據Moffat,其六个主要概念是領域性、監視、訪問控制、印象/維護、活動支持和目標加固。試圖在任何社區——無論是否存在犯罪——預防犯罪時,應用所有這些策略是關鍵。 [12]

創意回應

2003年,斯特凡·阿吉萊特(Stéphane Argillet)和吉勒斯·帕特(Gilles Paté)拍攝了《Rest of the Fakir》展示了他們在巴黎的一些敵意設計的例子中休息的嘗試過程。[19]

2005年,美國藝術家莎拉·羅斯(Sarah Ross)在她的《Tempting Resistance》系列中記錄了整個洛杉矶的敵意設計實例她2006年的後續作品《Archisuits》創造了能在敵意設計的消極空間中睡覺的服裝。[20]

2018年,英國藝術家斯圖爾特·森普爾(Stuart Semple)發起了一場社交媒體公眾意識運動,鼓勵公眾在他們環境中的敵意設計實例上貼識別標籤。[21][22][23]

畫廊

參見

参考文献

  1. Chellew, Cara. . Canadian Journal of Urban Research. 2019, 28: 19–33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2).
  2. Omidi, Maryam. . The Guardian. 12 June 2014 [23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1).
  3. Andreou, Alex. . The Guardian. 18 February 2015 [23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4. Quinn, Ben. . The Guardian. 13 June 2014 [23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5. Mills, Chris. . Gizmodo.com. 21 February 2015 [23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6. Chellew, Cara. . #defensiveTO. January 21,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7. Swain, Frank. . BBC. 2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6).
  8. Lee, Jackson. . The Cat's Meat Shop. 23 July 2013 [23 Februar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6).
  9. Chellew, Cara. . Ontario Planning Journal. 2016, 31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9).
  10. Swain, Frank. . Medium. 5 December 2013 [23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11. Shea, Michael. . Discover Society. 5 August 2014 [23 Febr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12. Living, Mira Adler-Gillies for Blueprint for. . ABC News. 2018-03-02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2) (澳大利亚英语).
  13. . www.barbourproductsearch.info.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14. Groover, Heidi. . The Stranger. 19 December 2017 [17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2).
  15. Watts, Amanda. . CNN. December 7, 2017 [6 March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4).
  16. Crabtree, A.; Mercer, G.; Horan, R.; Grant, S.; Tan, T.; Buxton, J. A., , Harm Reduction Journal, 2013, 10 (22): 22, PMC 3853159可免费查阅, PMID 24099145, doi:10.1186/1477-7517-10-22
  17. Borromeo, Leah. . The Guardian. 2015-07-23 [2019-03-11].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英国英语).
  18. . 中国经济网. 2012-07-04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19. pategilles, , 2009-12-20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20. . insecurespaces.net. [2018-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21. . 99% Invisible. [2018-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美国英语).
  22. . theartnewspaper.com. [2018-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23. . Hyperallergic. 2018-02-01 [2018-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美国英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