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發動五十週年

2016年5月16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五十週年中國共產黨黨報公開表態,否定文革,稱其“完全錯誤”;中国大陆民间发起部分纪念活动;世界各地也出現了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

背景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於1966年的一場持續十年的政治運動,根據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定性,文化大革命是一場「領導者(毛澤東)錯誤發動,被反動集團(林彪集團和江青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2016年5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媒《人民日报》在第2版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于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官员参加的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讲话中两次谈及“文革”,称文革是“十年浩劫”,批判「文革」同世界隔绝[1],這被认为是习近平在否定“文革”。 [2]习近平在這之前的言行和個人崇拜,曾被評稱“有重返文革的嫌疑”。[1]

中國大陸

官方態度

文化大革命發動五十週年的5月16日當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没有举行任何纪念活动[3][4][5],也沒有表態[6]。有消息稱中宣部於五月发出了禁令,要求中國大陸媒体不得在网络及社交媒介上发表与文革相关的内容。[1]有評論指出,中國大陸当局对反思文革的文章和活动加以诸多限制,但其对歌颂文革的活动卻不作出干扰。[7][1]曾發表反對毛澤東文章的學者茅于軾被上局禁言。[8]

而官媒《人民日报》則在次日(17日)的凌晨12点整點发出了署名“任平”的评论〈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前进〉,强调否定“文革”的態度。

隨後《环球时报》也发表了一篇类似口吻、署名“单仁平”(总编辑胡锡进的笔名[1])的评论〈“文革”已被彻底否定〉。

民間氛圍

文革五十週年前夕,中國大陸发起大量怀念或歌颂文革的活动[1],有評論之爲“文革热”和“文革复辟思潮”[9],如:

中國大陸網絡上出現部分對「文革」的反思[11],有网站策划出文革专题欄目,卻被迅速删除。[1]

文革博物館被圍封

中国大陸唯一一座關於文革的紀念館,位於廣東汕頭文革博物馆被围封,所有题词、石碑等都被遮盖。据香港《明报》报道,原本入口处刻有“首座文革博物馆”字样的牌坊,被一张写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的横幅遮擋,两侧“天壤独存浩劫史,人间最重是非心”的对联、“反思”、“警醒”的字样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印有中共党徽五星红旗的海报覆盖。而在博物馆内,叶剑英铜像和藏有众多资料及文物的塔楼则被竹棚、塑料板围住。[12]

《炎黃春秋》延遲出版

中國大陸《炎黄春秋》2016年五月号杂志因刊登渲染反思文革五十周年的稿件,引起部分读者的不满,被主管单位要求删减而延迟出版,最終五月号刊登的涉及文革的文章只有三篇。據報道,《炎黄春秋》在多月前已开始组织反思文革五十周年的稿件。期间,被上级部门要求“低调”,最后把稿件压缩到五篇,但仍然无法通过审查。[7][13][14]

中國大陸《乌有之乡》网刊发文《马晓力发难与〈炎黄春秋〉第五期被依法封杀》,对《炎黄春秋》提出了激烈的抨击,称《炎黄春秋》是“伪造历史、颠覆历史的大本营。”“其手段之下作、造谣之无耻,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说它是一份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杂志,似乎并不过份”。[15]

香港

4月,《戚本禹回忆录》由香港中国文革历史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在书前扉页上,作者戚本禹写道:“谨以此书纪念毛泽东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五十周年!戚本禹,2016.3.1”

5月15日,香港“毛澤東思想學會”邀請的百余信仰毛泽东思想的人士於港举行以「继承主席遗志,弘扬文革精神」为主题的纪念文革座谈会,[1]並在九龍城遊行集會,慶祝文革發動50周年[16],参加者多上了年纪,身穿印有“毛泽东思想万岁”的红色襯衫、戴红星帽、手举红标语,上写“批臭死不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只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 [17]

香港《蘋果日報》記者赴廣西採訪了文革時的食人事件。[18]

另據BBC中文網記者蔡曉穎香港報道,粵劇《毛澤東》於10月1日至5日在香港北角新光戲院上映。[19]

美國

5月13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文革——文革五十周年(1966~2016)反思图片展”在美國紐約法拉盛第一银行二楼画廊开幕。美国汉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教授、东亚研究所主任黎安友出席了开幕式。[20][21]該地同時召开了“文革五十周年”研讨会。[22]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当代历史研究者宋永毅及其团队挖掘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对各地“处理文革遗留问题”的报告,取名《广西文革机密档案资料》,于2016年6月以电子书形式出版。[23]

8月4日,独立出版人“一笑文化传播”出版了《1966–1983: 毛主席红小兵——你所不知到的真实故事:一个山村男孩的别样童年》[24]一书,书中作者回忆了他在广西农村与文革同年出生,1971年上小学,于1975年参加红小兵,并经历“四人帮”垮台及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人经历。作者在结束语中认为“文革是中华文化自我完善的一次大革命”。

德國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開展了一场座谈会。會上有觀點稱,中国大陸领导人一直在试探人民对文革的反应;若放手让民间公开讨论,结果不是去挖掘丑陋的黑暗面,就是刻意强调光明面,造成社会的撕裂,所以官方宁愿选择不去反省文革。 [25]

相关评论

香港《明報》發表社評指出,「文革五十年,中共左右爲難」。[26]

对于《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纽约时报》評論指出这是中共党内出现的有关文革50周年的最高级别的公开评论。《金融时报》評論認爲,北京当局寻求以此压制中國大陸的“左派”。[7]有評論指出,該文是来自中共最高层的决定[1]法輪功媒體評論認,中國大陸出現“文革熱”的舆情,是爲轉移習近平反腐中對江澤民曾慶紅的抓捕,深夜發文之舉是习近平阵营针对刘云山文宣系统的强势回击。[5][8]

明镜新闻分析指出,該文把文革从文革十年的歷史中剥离开来,否定文革,而肯定中共的领导;將《历史决议》引申成“两个分开”、与习近平的“两个三十年互不否定主張”合理挂钩。[6]文章中对文革的评价用的是“内乱”一詞(出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而非“浩劫”,也被某些人士解读为“给罪恶的文革洗地”。[15]

參見

参考文献

  1. 文革幽灵与中国 文化大革命五十周年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明鏡網 2016-05-19
  2. 习近平近两万字讲话曝光,两次谈及文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紀元 2016-05-12
  3. 中國官媒沉默一天 深夜發文再次否定文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BC 2016-5-16
  4. 英媒:中國用沉默紀念文革開始50週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BC 2016-5-16
  5. “文革”50周年北京剧情反转,外媒惊呼罕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紀元 2016-05-18
  6. 深夜发文,《人民日报》藏玄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明鏡新聞網 2016-05-18
  7. 《炎黄春秋》仅一篇文革文章准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明鏡新聞 2016-05-18 ]
  8. 事情越闹越大?反毛斗士被禁言或幕后有隐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唐人電視台 2016-05-18
  9. 《人民日报》只想告诉人们:习近平为何不准拿文革“说事”!(高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亞洲自由電臺2016-05-17
  10. 大陆现文革复辟思潮,辛子陵:刘云山搞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6-05-11
  11. 官媒沉默 BBC 2016-5--16
  12. 文革发动50周年纪念日临近 汕头文革博物馆被围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亞洲自由電臺2016-05-06
  13. . [2016-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14. 鲍彤评“不准谈党的错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亞洲自由電臺 2016-05-17
  15. 《炎黄》文章被腰斩 人民日报夜评文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明鏡新聞 2016-05
  16. 80毛左港遊行撐文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蘋果日報 2016年05月16日
  17. 古莉: 苹果日报:香港毛粉游行 民众为之侧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世界之聲15-05-2016
  18. 反思浩劫,廣西親歷者談割肉挖肝,文革人食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蘋果日報2016年05月16日
  19. . [2016-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1).
  20. 方冰 :文革图片展纽约开幕:要让中国人吐尽狼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美國之音 2016.05.14
  21. 纽约反思文革图片展 揭中共屠杀人民事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紀元 2016-05-14
  22. 文革五十周年 大纽约研讨 吁当局以史为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唐人 2016-05-17
  23. 广西文革机密档案资料:中国省级文革活化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大紀元 2016-05-17
  24. 一笑:1966–1983: 毛主席的红小兵—你所不知到的真实故事:一个山村男孩的别样童年一笑文化传播, 2013-08-04
  25. 半世纪后文革黑暗面在中国仍是禁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德國之聲2016.05.14
  26. 文革50週年紀念日:網絡熱議,官媒沉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BC 2016-5--16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