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麗

文雅麗1964年6月30日),尊称腓特烈堡女伯爵亞歷山德拉丹麥語),原名亞歷山德拉·克里斯蒂娜·曼利英語:)為香港出生的前丹麥王室成员,現為丹麥女伯爵。是约阿基姆王子的第一任妻子,尼古拉王子费利克斯王子的母亲。

文雅麗
腓特烈堡女伯爵
2004年4月28日,丹麦奥尔堡
出生亞歷山德拉·克里斯蒂娜·曼利

(1964-06-30) 1964年6月30日
 英屬香港
配偶
  • 約阿基姆王子
    1995年结婚—2005年離婚)
  • 馬丁·約根森
    2007年结婚—2015年離婚)
子嗣
王朝格呂克斯堡王朝(婚姻)
宗教信仰

成長背景

文雅麗在1964年6月30日出生於英屬香港。她是亚欧混血,擁有來自亚洲的四分之一的华人 ,其餘為來自欧洲奧地利人英格蘭人血統。她的父亲理查德·尼格尔·曼利(,1924年8月11日-2010年1月12日)於中華民國上海市(現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出生,亚欧混血,其祖父是英格蘭人,其祖母來自清朝廣東省(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的粵人(1863年10月6日-1918年5月30日)[1]。母親克里斯塔·瑪麗亞·曼利(,婚姻夫姓曼利),1933年1月30日出生於奥地利

文雅麗是家中長女,她有兩位兄弟姊妹。1969年至1971年,文雅麗就讀於前鰂魚涌學校,1971年至1974年就讀於英基學校協會,1974年至1982年就讀於港島中學中学畢業後她在1983年至1984年間留学奥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攻讀國際商務。1984年至1986年於日本东京,1989年至1990年於英国伦敦留学,但不清楚是否有取得任何学位

文雅麗於1986年至1989年先後於花旗银行怡和洋行香港分部任職證券經紀人。1990年至1995年於GT管理(亞洲)有限公司任職,主管銷售及市場,於離職前是該公司副行政總裁。

她年幼曾於香港聖公會受洗,於嫁予丹麥王子前後改宗丹麥國教信義宗。同時她於結婚前按要求放棄英國國籍,成為丹麦國民。

文雅麗極具語言天份。她的母語是英语,同時會流利的德语法语,及一定的粤语日语。移居丹麥後據聞她不足百日即學會丹麦语,數年後其丹麥語甚至已沒有口音。她對華人社會頗有認識,尤其中式食物,於一次訪問中她曾表示自己很喜歡吃皮蛋

王妃生活

1994年丹麥的约阿基姆王子赴港於一丹麥船務公司實習,期間結識文雅麗,不久即向她求婚,成為當年於香港哄動一時的新聞。由於文雅麗生於香港,所以時至今日,依然有中文文章稱她為「港產王妃」[2][3]

文雅麗與约阿基姆王子在1995年11月18日於丹麥希勒勒市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教堂結婚。1999年於哥本哈根國家醫院誕下長子尼古拉王子,2002年於哥本哈根國家醫院誕下次子费利克斯王子

婚後文雅麗雙親亦移居丹麥,其父獲丹麥女王授予大十字勳章。

文雅麗婚後即受到丹麥民眾的愛戴。她熱心社會公益,出任丹麥紅十字青年團、丹麥視障人士協會、動物基金會、ARKEN現代藝術博物館、丹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多個組織的監托人,被譽為「北歐的威爾斯王妃戴安娜」。

於成為丹麥王妃後,文雅麗依然保持與香港的聯繫,例如1997年6月尾她就曾偕同丈夫回港出席關於香港主權移交活動。但在香港期間她都比較低調。

離婚後生活

於2004年夏天,丹麥及鄰近的挪威瑞典謠傳约阿基姆王子伉儷將會離婚,2004年9月二人提出离婚,於2005年4月8日正式生效。傳媒一般認為二人離婚是由於文雅麗投身公益事業,而约阿基姆王子則熱衷於派對及賽車等娛樂,二人性格不合而致。

與威爾斯王妃黛安娜的際遇不同,離婚後文雅麗的頭銜沒有被裭奪。她的頭銜只是由「皇室殿下」(Royal Highness)改為「殿下」(Highness)。2005年4月16日,丹麥女王宣佈冊封文雅麗為腓特烈堡女伯爵,以保證其貴族身份不會因她未來可能再婚而失去,然而此頭銜不可被其後代繼承。

她於2007年3月3日與攝影師馬丁·約根森(Martin Jorgensen)再婚,此後她的頭銜易為「閣下」(Excellency),同時「丹麥王妃」的稱呼亦失去,只會保留其女伯爵稱呼[4][5]

2015年9月,文雅麗與馬丁·約根森因價值觀不同離婚,文雅麗因而回復單身。

頭銜

  • 1964年6月30日-1995年11月18日:亞歷山德拉·克里斯蒂娜·曼利小姐(英語:
  • 1995年11月18日-2005年4月8日:丹麥的亞歷山德拉·克里斯蒂娜王妃殿下丹麥語
  • 2005年4月8日-2005年4月16日:丹麥的亞歷山德拉·克里斯蒂娜女亲王殿下丹麥語
  • 2005年4月16日-2007年3月3日:丹麥的亞歷山德拉·克里斯蒂娜女亲王殿下腓特烈堡女伯爵丹麥語
  • 2007年3月3日-至今:腓特烈堡女伯爵亞歷山德拉·克里斯蒂娜阁下丹麥語

紋章

腓特烈堡女伯爵的紋章

祖先

文雅麗家族
 
 
 
 
 
 
 
 
 
 
 
 
 
 
 
 
 
 
高祖父:(1817年-1880年)
 
 
 
 
 
 
 
曾祖父:(1852年-1911年)
 
 
 
 
 
 
 
 
 
 
 
高祖母:(1821年-1885年)
 
 
 
 
 
 
 
祖父:(1893年-1960年)
 
 
 
 
 
 
 
 
 
 
 
 
 
 
外高祖父:(?-?)
 
 
 
 
 
 
 
曾祖母:(1863年-1918年)
 
 
 
 
 
 
 
 
 
 
 
外高祖母:(?-?)
 
 
 
 
 
 
 
父亲:(1924年-2010年)
 
 
 
 
 
 
 
 
 
 
 
 
 
 
 
 
 
外高祖父:(?-?)
 
 
 
 
 
 
 
外曾祖父:(1871年-1923年)
 
 
 
 
 
 
 
 
 
 
 
祖母:(1895年-1985年)
 
 
 
 
 
 
 
 
 
 
 
 
 
 
外曾祖母:(1874年-1947年)
 
 
 
 
 
 
 
 
 
 
 
文雅麗(1964年-)
 
 
 
 
 
 
 
 
 
 
 
 
 
 
 
 
 
 
 
 
外高祖父:(1836年-1881年)
 
 
 
 
 
 
 
外曾祖父:(1864年-1911年)
 
 
 
 
 
 
 
 
 
 
 
外高祖母:(?-?)
 
 
 
 
 
 
 
外祖父:(1902年-1963年)
 
 
 
 
 
 
 
 
 
 
 
 
 
 
外高祖父:(1825年-1853年)
 
 
 
 
 
 
 
外曾祖母:(1867年-1945年)
 
 
 
 
 
 
 
 
 
 
 
外高祖母:(1835年-1810年)
 
 
 
 
 
 
 
母亲:(1933年-)
 
 
 
 
 
 
 
 
 
 
 
 
 
 
 
 
 
外高祖父:(?-?)
 
 
 
 
 
 
 
外曾祖父:(1879年-1932年)
 
 
 
 
 
 
 
 
 
 
 
外高祖母:(1849年-1936年)
 
 
 
 
 
 
 
外祖母:(1908年-1991年)
 
 
 
 
 
 
 
 
 
 
 
 
 
 
外高祖父:(1850年-1836年)
 
 
 
 
 
 
 
外曾祖母:(1885年-1945年)
 
 
 
 
 
 
 
 
 
 
 
外高祖母:(1861年-1921年)
 
 
 
 
 
 

參考資料

  1. . Genealogy.com. [2015-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4).
  2. . Elle. 2019-11-05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3. . 明報. 2018-07-23 [2020-05-26].
  4. . Yahoo! 新聞. 2007-02-07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4).
  5. . Kongehuset. [2022-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