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作厘、錢或文錢,是一種貨幣單位,指一枚銅錢。為東亞(漢字文化圈)古代最小的貨幣單位,起源於中國北宋,在日本的室町時代傳入日本。在使用元作為貨幣單位的地區,一文等如一元或一貫的千分之一。
1912年清朝滅亡,中華民國建立,建立之初地方曾短暫發行過「民國通寶」,直至1914年正式改用銀圓便停止使用孔方錢。
香港在19世紀時也使用文,稱為「香港一文」,幣值為一港元的千分之一,折合銀圓0.72毫(0.024克),後改稱為「香港一千」就不再使用文的名稱。
現時粵語口語將一圓叫作「一蚊」,有指正寫就是「一文」。
文在日本從室町時代開始使用直到明治維新改用圆(新字体:)為貨幣為止。在江戶時代,一文相當於千分之一貫(貫文)。根據元禄13年(1700年)時的匯率,一文相當於四千分之一兩金幣、或0.015匁銀幣。現時的5日圆硬幣的重量,依然相等於一文硬幣的重量。根據一文錢幣的大小,一文後來也用來代表長度,一文約等於2.4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