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状
斑状(Porphyritic)是地质学中使用的形容词,尤其是指火成岩中晶体大小有明显差异的岩石,至少其中一组晶体明显大于其它晶体[1]。斑状岩石可能是隐晶岩或喷出岩,大型晶体或斑晶漂浮在不可见晶体的细粒基质中,如斑状玄武岩、或闪长岩或侵入岩中。基质中的单个晶体易于用肉眼辨别,且一组晶体明显比其他晶体大得多,比如在斑岩花岗岩中。大多数类型的火成岩都可能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斑纹纹理,其中具有斑状结构的一种主要岩石类型是斑岩,但并非所有的斑状岩都是斑岩。
形成
斑状岩是在上涌的岩浆柱中分两阶段冷却而成。在第一阶段,岩浆在地壳深处缓慢冷却,形成直径为2毫米或更大的大晶粒;在最后阶段,岩浆在相对较浅的深度或从一座火山喷发时迅速冷却,形成肉眼通常看不见的小颗粒,通常称为基质。
参考资料
- Dietrich, R. and Skinner, B. (1979). Rocks and Rock Minerals. See p. 1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