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亞特·霍爾

斯圖亞特·麥克菲爾·霍爾英語:1932年2月3日—2014年2月10日[1]),生於英屬牙買加金斯敦,英國文化理論家與社會學家,與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威廉斯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者之一。[2] 1995年到1997年間擔任英國社會學協會(British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會長。

斯圖亞特·麥克菲爾·霍爾
出生Stuart McPhail Hall
(1932-02-03)1932年2月3日
牙買加金斯頓(當時為英國殖民地)
逝世2014年2月10日(2014歲—02—10)(82歲)
英國倫敦
母校牛津大學墨頓學院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文化研究
机构伯明罕大學公開大學

1950年代成立《新左派評論》,1964年加入伯明罕大學的現代文化研究中心,1968年接任霍加特為中心的主任,1979年卸任。在任期間擴大文化研究領域至種族和性別,并整合了許多來自法國學者的理論。[3]

1979年離開伯明罕大學后前往開放大學任教授。[4] 1997年退休后成為榮譽教授[5] 英國《觀察家報》稱其為“國內主要文化理論家之一”。[6] 他的妻子是凱瑟琳·霍爾

生平

斯圖亞特·霍爾生於牙買加的印地安家庭,家中有著印地安、非洲與英國血統。中學就讀牙買加學院(Jamaica College)。

1951年,取得羅德獎學金,至牛津大學墨頓學院留學。

1958年,擔任《新左派評論》(New Left Review)編輯。

1964年,至伯明翰大学任教。

閱聽人三位置說

主導-霸權的位置(優勢):完全接受代表社會主流的專家加置於節目的符碼(the professional code)。

協商的位置(協商解讀):專家符號的例外之處。

反對的位置(對立解讀):消費者了解專家的符碼,並且看出符碼中的破綻。

構連理論

兩面意義:

理解在特定條件下,意識形態組成元素如何團聚在同一論述中。

在特定的情況裡,這些元素如何和政治主體聯結。

而霍爾之所以提出連構理論的主要目的為反駁馬克思統治階級」的觀念,霍爾認為「意識形態」不完全是屬於特定階級,而是要去反思意識形態從幾何時開始與特定的階級相互鏈結,為何我們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參考文獻

  1. . 金黔文化. 2014-02-11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2. Procter, James (2004), Stuart Hall, Routledge Critical Thinkers.
  3. Schulman, Norman. "Conditions of their Own Making: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Vol. 18, No. 1 (199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 Chen, Kuan-Hsing. "The Formation of a Diasporic Intellectual: An interview with Stuart Hall," collected in Stuart Hall: Critical Dialogues in Cultural Studies. David Morley and Kuan-Hsing Chen, eds: New York: Routledge, 1996.
  5. "Stuart Hall: Culture and Power," Interview, Radical Philosophy, November/December 1998. 存檔,存档日期2009-03-16.
  6. . [2014-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