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簡稱十三行博物館,位于台灣新北市八里左岸,於1998年興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開館。為台灣第一座市立考古博物館,設立目的為保存及推廣十三行遺址史前文化[2]舊名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1998年改名臺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2010年再變更為現名。建築物及廣場共約四公頃,包括本館建築群為展示情境,設有遺址出土各項重要文物常設展、特展廳、考古學習體驗室。館中介紹有關十三行文化、植物園文化、圓山文化等過去的遺跡與背景。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New Taipei City Shihsanhang Museum of Archaeology
標誌為十三行文化出土文物之一的人面陶罐
十三行博物館外觀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在臺灣的位置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的位置
成立日期2003年4月24日
地址 中華民國臺灣
24947 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
開放時間:
每週一至週日,上午09:30至下午05:00
電話:
+886-2-2619-1313
坐标25°09′25″N 121°24′16″E
類型公立,考古博物館
館藏規模十三行文化、植物園文化、圓山文化等過去的遺跡與背景
館長羅珮瑄[1]
公共交通臺北捷運
 淡水信義線
淡水站 → 淡水渡船 → 左岸渡船頭 → 紅13路、紅22路、704路公車,田心站下車
關渡站 → 紅13路、紅22路,田心站下車
中和新蘆線
徐匯中學站 → 927路公車,田心站下車
蘆洲站 → 704路、928路公車,田心站下車
網站www.sshm.ntpc.gov.tw

沿革

1957年,十三行遺址被勘查後定名並登錄為三級國定古蹟[3]1989年,因八里污水處理廠將興建於十三行遺址上,引起各方搶救十三行遺址;搶救計畫由1991年7月第五次發掘開始,1990年第三次發掘、1988年的第二次發掘為考古研究計畫。1992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文化部)勘定後,確定遺址保存面積為3136.9平方公尺,其餘面積則興建污水廠。1995年行政院會議決議由污水廠撥地成立十三行遺址文物陳列館,1998年更名為臺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後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開館,2010年改名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4]

目前,博物館主要常設有十三行文化的展覽,並定期推出八里原住民文化等非常設展。[5]

建築

獎項

十三行博物館由臺灣建築師孫德鴻設計,2002年獲台灣建築獎首獎,2003年獲遠東建築獎傑出獎,2014年獲國家建築獎金獎之文化教育及公共建築類金獅獎。[6][2]

特色

博物館分別由三棟建築組成象徵為山與海,以及設計成傾斜不正的八角塔,象徵毀壞的遺跡與無法還原的歷史真相[7],並由大片尖銳角度的清水模牆面呈現,暗示考古現場無法重現的狀況,側面的兩道高牆指向觀音山上的大坌坑遺址,暗示兩者的時間連結。[8][2]

圖片集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蔡亞樺. . 中時新聞網. 2023-09-21 [2023-09-21].
  2. 陳孟珠. . 天下雜誌. No. 386. 2011-04-13 [2021-08-28]. ISSN 1015-2784 (中文(繁體)).
  3. . 交通部觀光局. 2008-04-19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中文(繁體)).
  4. . 十三行博物館. 2018-04-25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繁體)).
  5. . 十三行博物館.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繁體)).
  6. . 十三行博物館. 2017-11-22 [2019-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繁體)).
  7. 凱姊. . 欣傳媒. 2018-06-24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2) (中文(繁體)).
  8. . 十三行博物館. 2016-09-09 [2019-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