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喀里吸蜜鸚鵡

學名,又稱新喀吸蜜鸚鵡,是新喀里多尼亞美拉尼西亞特有及可能已滅絕的一種吸蜜鸚鵡

新喀里吸蜜鸚鵡

極危,可能絕滅 IUCN 3.1[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鹦形目 Psittaciformes
科: Psittaculidae
属: Vini
种:
新喀里吸蜜鸚鵡 V. diadema
二名法
Vini diadema
(Verreaux & Des Murs, 1860)
異名
  • Psitteuteles diadema

描述

新喀里吸蜜鸚鵡約長18-19厘米,尾巴尖而幼長,長約7-8厘米。雙翼幼長,唯一的標本長約91毫米。牠們的腳長16毫米長。由於牠們體型細小,很難觀察到牠們。

雌鳥全身呈綠色,冠呈深紫藍色,大腿呈深藍色,面部呈黃色,臀部呈紅色。尾巴表面呈綠色,下面呈橄欖黃色。兩側有四條紅色的羽毛,上有黑斑,底端呈黃色。喙呈橙紅色,瞳孔及腳可能呈深橙色。[2]雄鳥未有紀錄,估計面部、下身及臀側都呈紅色的,而且體型較大。雛鳥像雌鳥,但較深色。

新喀里吸蜜鸚鵡的叫聲不明,但相信是高音的。

分佈

新喀里吸蜜鸚鵡的標本出處不明。在洛亞蒂省帕尼艾山及Ignambi山以西、拉弗阿卡納拉間及南方省曾有未確認的發現報告。[3][4]有指在近帕尼艾山及Ignambi山附近可以發現牠們。[5]由於新喀里多尼亞仍有很多未能到達的森林,估計牠們仍有餘種生存在這些地方。

生態

由於新喀里吸蜜鸚鵡是遊牧及相對並不顯眼,故很難發現。估計牠們生活在潮濕的山區森林,但會在低地的千層樹森林飛來飛去。很多報告都是來自這些低地森林,可能是較易進入。Ignambi山的環境很適合牠們生活。

新喀里吸蜜鸚鵡喜歡吃花蜜花粉花朵果實,一般會一對或以小群形式覓食。繁殖期約在7月至12月,甚至可能達至2月或全年。在樹上白蟻的巢穴或著生蕨類中曾發現牠們的巢。每次會生兩隻,蛋呈圓形。

保育狀況

於1860年前在新喀里多尼亞發現兩個雌性新喀里吸蜜鸚鵡的標本[6][7]其中一個已經失去,另一個則存放在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一隻新喀吸蜜鸚鵡於1913年被射殺,但卻沒有保存下來。[8]於1880年以前都有指觀察到牠們,但數量已很稀少。[9]另外有幾個未確認的報告[4],而目前所有研究都未有發現。

目前對於新喀里吸蜜鸚鵡的存在與否仍有爭議。有指牠們已經自1860年已經滅絕[10],但因為在新喀里多尼亞的研究並不全面,加上於1999年再發現新喀里裸鼻鴟仍然生存,大部份學者都認為仍有機會發現牠們。

導致新喀里吸蜜鸚鵡的衰落原因不明,但與另外兩種原住新喀里多尼亞的鸚鵡數量減少有關。由於很多新喀里多尼亞的鳥類人類開發該島時就顯得未能適應,所以估計牠們是受到人為騷擾及失去棲息地而減少。另外,入侵物種疾病亦造成一定影響。

新喀里吸蜜鸚鵡現正受到《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及歐盟保護。由於其數量估計少於50隻,現已被列為瀕危。[1]

參考

  1.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29 August 2006].
  2. Verreaux, Jules & Des Murs, Marc Athanese Parfait Oeillet. . Revue et magazin de Zoologie. 1860, 2 (12): 360 (法语).
  3. Stokes, T. . Emu. 1980, 80: 199–200.
  4. Forshaw, Joseph M. & Cooper, William T. . 3rd edition. Willoughby, NSW: Weldon. 1989: 105–6.
  5. Bregulla, H. . Gefiederte Welt. 1993, 117: 310–3; 349–51; 381–4; 412–6 (德语).
  6.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 Barcelona and Cambridge (UK): Lynx Editions and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0: 240.
  7. Berlioz, Jacques. . L'Oiseau et la Revue Française d'Ornithologie. 1945, 15: 1–9 (法语).
  8. Sarasin, Fritz & Roux, Jean. . Wiesbaden: Kreidels. 1913 (德语).
  9. Layard, Edgar Leopold & Layard, E. L. C. . Ibis. 1882: 493–546.
  10. King, W. B. .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e Press &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Bird Preservation. 1981: P.8.2.
  • Arndt, Thomas (2001): Lexicon of Parrots. Arndt Verlag
  • Greenway, James C., Jr. (1967): New Caledonian Lorikeet. In: Extinct and Vanishing Birds of the World, 2nd edition: 313-314. Dover, New York. QL676.7.G7
  • Luther, Dieter (1996): Diademzierlori. In: Die ausgestorbenen Vögel der Welt, 4th edition (Die neue Brehm-Bücherei 424): 104. Westarp-Wissenschaften, Magdeburg; Spektrum, Heidelberg. ISBN 3-89432-213-6 [in German]
  • Pagel, Theo (1985): Diadem Prachtzierlori. In: Loris, 2nd edition: 102. Ulmer, Stuttgart. [In German]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