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鳐属

日鳐属学名Heliobatis)也称作环棘鱼属,是魟科下的一个已灭绝的属。[1]目前该属仅含一个物种弧线日鳐Heliobatis radians)。

日鳐属
化石时期:
雄性弧线日鳐的化石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目: 鲼目 Myliobatiformes
科: 魟科 Dasyatidae
属: 日鳐属 Heliobatis
Carvalho, 2010

见正文

異名
  • Dasyatis species Haseman, 1912
  • Palaeodasybatis discus Fowler, 1947
  • Xiphotrygon acutidens Cope, 1879
  • Xyphotrygus species Romer, 1971

日鳐属主要在早始新世华沙溪阶(Wasatchian)化石湖沉积物中被发现。化石湖是位于怀俄明州西南部的绿河组的一部分。[1]弧线日鳐是在绿河组地层中发现的仅有的两种已知鳐鱼之一,另一个物种马洛尼星魟Asterotrygon maloneyi)直到2004年才被确认并描述。[2]

下属物种

本属包括以下物种:[3]

研究史与分类

该属是通过一个不完整的正模标本(编号YPM 528)描述的,该标本目前保存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中。[1]该标本采集于化石湖的露头处,呈现了该鱼的背面视图。发表过多篇论文的美国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首先对其进行了研究。他在1877年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简短的文字描述。[1]两年后,马什的竞争对手爱德华·德林克·科普发表了对一件射线日鳐标本的描述,并将其命名为Xiphotrygon acutidens。尽管科普的描述更为完整,并附带了一幅他所用标本的插图,但弧线日鳐这个更早的名字为有效名。1947年,亨利·威德·福勒(Henry Weed Fowler)发表了一篇非常简短的描述,他根据一份被部分修复的自然科学院标本(编号ANSP 89344)描述了名为为Palaedasybatis discus的鳐鱼物种。该标本后来丢失,其身体比日鳐属更圆或呈盘状。根据福勒选用的正模标本的插图,该属被认为是日鳐属的异名,其特征中更圆润的外观是马什的正模标本被复原后的形态。[1]

词源学

属名Heliobatis中,"Helio"是"Helios"的派生词,意为“太阳”,"Batis"意为“魟鱼”或“鳐鱼”。马什的描述中没有提到种加名"radians"的派生词。[1]

描述

日鳐属的长度在8到90厘米(3.1到35.4英寸)之间,平均在30到40厘米(12到16英寸)之间。与现代魟科一样,日鳐属具有两性异形性,雄性拥有鳍脚[1]弧线日鳐的尾巴上有多达三个经过修饰的皮质鳞突,它们构成了尾刺,但多数弧线日鳐尾部的皮质鳞突的数量不到三个。[1]该属被认为在习性上属于底栖生物。类似于现代鳐属,弧线日鳐的牙齿很小,间隔很近,牙齿呈三角形,形状上适合捕食小鱼、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在化石湖的同一地点,弧线日鳐的化石特别丰富,只有这里发现了绿河组的螯虾类Procambarus primaevus对虾类Bechleja rostrata[1]日鳐属有一条非常细长的长尾,其通常没有尖端,沿背中线方向有一排小刺,尾巴占据了总体长的一半。[1]

参考资料

  1. Grande, Lance, , Bulletin of the Wyoming State Geological Survey (Laramie, WY), 1984,, 63 2nd ed.
  2. Carvalho, M.R.; Maisey, J.G.; Grande, L. .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04, 284: 1–136. doi:10.1206/0003-0090(2004)284<0001:FSOTGR>2.0.CO;2. hdl:2246/452.
  3. . GBIF. [2023-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