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坡高架橋
克拉塞洞铁路桥(泰語:,羅馬化:S̄aphān t̄ĥả krasæ)又称旺坡高架橋(英語: 或 ),是一條沿著奎內河懸崖的木造高架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日軍的盟軍戰俘建造,為泰緬鐵路的一部份。由於高架橋附架有另一條較細的另外一條橋樑,由此有時亦稱為雙高架橋(Double Viaduct)[1]。時至今日,橋樑仍然被使用,並且可以到達旺坡站[2]。
克拉塞洞铁路桥 | |
---|---|
2014年的旺坡高架橋 | |
14.1016°N 99.1667°E | |
承載 | 泰緬鐵路 |
地點 | 北碧府柿约 |
设计参数 | |
建筑材料 | 木橋 |
全长 | 400(1,312英尺) |
历史 | |
开工日 | 1943年3月 |
完工日 | 1943年4月 |
开通日 | 1943年4月 |
地圖 | |
歷史
1939年,大日本帝國已計劃建設一條連接泰國和緬甸的鐵路,最終在1942年9月16日動工[3]。建造期間遇到了巨大的懸崖,於是決定沿著此奎內河懸崖修建一條木造高架橋[4]。
鐵路由盟軍戰俘負責修建,日軍把戰俘運送至當地興建,戰俘需要步行至建築地點[5]。1943年3月[6],700名英國、600名澳洲、450名荷蘭戰俘和100名泰國勞工被分派到建造這橋樑。他們被分成兩更,每更約1,000人日以繼夜地工作。在首次爆破工程中,部份懸崖倒下使許多戰俘喪生[4],此外陡峭的懸崖亦使不少工人失足致死[7]。在潮濕季節,地面變得濕軟,使人們難以站立[8]。
旺坡高架橋最終在1943年4月完工,歷時17天修建[4]。經過不斷強化和修護,高架橋時至今日仍然使用[9],並成為一個旅遊景點[10]。1944年12月,戰俘回到建築營地興建一條連接旺坡和土瓦的道路[6],道路寬3米,直線距離110公里,於1945年6月5日完工[1]。
克拉莎洞穴(Krasae Cave)位於高架橋沿線,由戰俘們修建,後來變成了一座佛教寺廟並開放給旅客[11]。
參考資料
- . 2/4th Machine Gun Battalion. [28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8).
- . Far East POW Family. [28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 . PBS. 26 June 2008 [28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 . Far East POW Family. [28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 . US POWs Thai-Burma Railway. [28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8).
- . Japanse Krijgsgevangen. [28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9) (荷兰语).
- . Children,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POWs. [28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8).
- Humphrey de la Croix. . Indisch Historisch. [28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荷兰语).
- . Burma Thailand Railway Memorial Association. [28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0).
- . National Museum Australia. [28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 . Local Insider. 29 March 2018 [28 January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