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公園
歷史
昆山公园原本是一塊水塘。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公共租界工部局为兴建西童女书院,购得虹口昆山路、文监师路(塘沽路)一处的土地建设校舍。第二年学校建成。而剩餘的空地則用來建造公园並填平水塘。1895年(一說1898年7月19日)公園对外开放,當時命名为昆山儿童公园(一說原本為虹口公園,另於1908年更名為昆山廣場,1937年才更名為昆山廣場兒童公園,另有一種說法公園於1934年更名為昆山公園)。公园內有秋千、跷跷板等设施和器械。公园剛建成時规定幼童必须由成人携带才能進入公園,並且華人不得進入公園。中華民国十九年(1930年),公園规定每天下午7时至12时,成人可以购票入园[1]。1934年7月20日起,租界內除南陽路兒童公園外所有公園均對華人開放。1937年8月14日,因為淞滬會戰的緣故,公園關閉,直至1940年才重新開放。1945年上半年,日軍在公園修築防空洞和蓄水池,公園遭到破壞[2]。
1950年1月,公園免費對外開放。文革期間,昆山公园由於修築防空洞而被破坏[2]。后来公园的东南部建造虹口图书馆,公园的西南部建造虹口少年宫,其他地方也被挪作他用,公園幾乎消失殆盡。从1980年开始,當局在尚留的一些空地上重建公园,保留昆山公園名稱不變并免费对外开放[1]。
2018年11月,昆山公园二期改扩建工程完工。二期扩建范围西至百官街,东至乍浦路,北至昆山路,南至塘沽路,面积从之前的3024平方米扩大到5339平方米,不设围墙且24小时开放[3][4]。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