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卡比 机械行星

星之卡比 机械行星(日版名:,英文版名:,又译作「」)是由HAL研究所开发、任天堂任天堂3DS上发行的星之卡比系列游戏[1]

星之卡比 机械行星
    日版游戏封面
    类型动作
    平台任天堂3DS
    开发商HAL研究所
    发行商任天堂
    音乐Hirokazu Andō 编辑维基数据
    模式单人电子游戏多人电子游戏 编辑维基数据
    发行日
    • 日本:2016年4月28日
    • 北美:2016年6月10日
    • 欧洲:2016年6月10日
    • 香港:2016年6月17日

    本作以卡比和卡比機器人的“二重變身”為賣點,卡比自身可以吸收敵人的能力變身,而卡比操控的機器人也能吸收敵人的能力變身,兩種變身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塑造出豐富多彩的遊玩模式。

    故事劇情

    本作是继《星之卡比 三重豪华版》后约2年的正统续篇。基本系统与前作相似。

    本作開篇,卡比和牠的小夥伴、敵人們一如既往的打打鬧鬧,但是從外太空來了一群充滿機械的外星人,他們對波普星世界注入了特殊的機械化液體,讓地球的動植物和地貌全部變成了機器風格,卡比為了把波普星還原成應有的樣子而踏上對抗機器人帝國的冒險。本作在第二關就會遇到新特色,即卡比所搭乘的機器人——“魔神機甲”,其可以扫描敌人来变型为各种形态。由于本作的舞台是被操纵机器人的宇宙企业所侵略的波普星,关卡的科幻色彩要比以往的系列作更为强烈。

    关卡构成

    本作是在机械化的波普星上进行冒险,共有6个区域,另加1个最终BOSS战专用区域。除了BOSS关卡外,每个关卡内有数量不等的IC方块,收集到一定数量后即可解除通往BOSS关卡的安全装置。若收集齐区域内的全部IC方块,可开启Ex关卡。Ex关卡的背景音乐多为系列作的重制。另外各区域的首字母串联起来为「PROGRAM」,意思是「程式」。

    1. 機械蘋果森林
    2. 高速發展城市和加班市民
    3. 水世界遊樂場和冰淇淋商店
    4. 沙漠51區和飛碟研究所
    5. 好萊塢鐵軌電車和賭場
    6. 外星人指揮部和秘書辦公室

    新加复制能力

    除了系列作的能力外,本作新增了3种能力

    超能力()

    使用超能力的能力,可以进行超能力音波攻擊和瞬间移动等。

    医生博士()

    既是医生又是博士的能力,使用绷带、胶囊、实验药品、化學武器等进行攻击。

    毒()

    使用毒气和毒液的能力。外表和水能力较为相似,但毒雾和毒液会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

    相關作品

    大家一起上! 卡比獵人隊Z

    2017年4月13日發行於任天堂3DS,由HAL研究所製作、任天堂發行。是由本作小遊戲所衍伸出的多人對戰遊戲。

    2019年9月5日於任天堂Switch推出新作《超級卡比獵人隊》。

    卡比的吸入大作戰

    2017年7月4日發行於任天堂3DS,由HAL研究所製作、任天堂發行。是由本作小遊戲所衍伸出的平台動作遊戲。為系列第一次採用俯視3D視角的作品。

    评价

    评价
    汇总得分
    汇总媒体得分
    Metacritic81/100[2]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Destructoid7/10[3]
    电子游戏月刊9/10[4]
    Game Informer8/10[5]
    Game Revolution4/5[6]
    GameSpot8/10[7]
    GamesTM8/10[8]
    IGN8/10[9]
    Nintendo Life9/10颗星[10]
    任天堂世界报道9/10[11]
    Polygon8/10[12]
    Shacknews8/10[13]
    USGamer4/5[14]

    《星之卡比 机械行星》在媒体上获得了较为良好的反响,在Metacritic网站的汇总得分为81分。IGN为本作打出8.0/10分,并写道“机械行星的机器装甲有着巨大的冲击力,令人惊叹的背景会让人忍不住打开裸視3D开关”[15]。《Fami通》为本作打出9/9/9/9,共36分。[16]

    截至2016年6月,本作於日本共售出30萬479份[17]。截至2017年3月,本作於全球共售出了136萬份[18]

    参考文献

    1. . [2016-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4).
    2. .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7-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7).
    3. Carter, Chris. . Destructoid. 2016-06-10 [2016-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6).
    4. Carsillo, Ray. .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2016-06-07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5).
    5. . Game Informer.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7).
    6. Schaller, Kevin. . Game Revolution. 2016-05-28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7. Brown, Peter. . 2016-05-25 [2016-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31).
    8. . GamesTM.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
    9. Graeber, Brendan. . Ign.com. [2016-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6).
    10. . Nintendo Life. [2016-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6).
    11. . Nintendo World Report. [2016-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6).
    12. Hawkins, Janine. . Polygon. 2020-06-10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13. Watts, Steve. . Shacknews. 2016-06-03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14. Parish, Jeremy. . USGamer. 2016-06-20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4).
    15. . [2016-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16. . [2016-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17. . Siliconera.com. 2016-06-08 [2017-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8) (英语).
    18. . GameSpot. [2022-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英语).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