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東南海地震

1944年東南海地震(也被稱為昭和東南海地震)是指日本標準時間在1944年12月7日於當地時間在下午1點36分(昭和19年)發生在日本紀伊半島的強烈地震,震央位於在熊野灘三重縣尾鷲市外海大約20公里北緯33度8分、東經136度6分),矩震級為8.1Mw(也有科學家認為應該是8.2Mw[3]),地震最大烈度超過震度為5(大約相當於麥加利地震烈度為8度)。在1944年東南海地震發生當時曾被稱為遠州灘地震,但是日本政府為了隱瞞東海地方的軍用工廠都遭到了破壞的消息,於是就改稱為東南海地震[4][5]。昭和東南海地震對於和歌山縣東海地方都造成了嚴重破壞,並且導致有1,223人罹難或著是失蹤。昭和東南海地震與鳥取地震三河地震以及昭和南海地震這4個地震在1943年到1946年連續4年發生,罹難人數超過有1,000人。

昭和東南海地震
昭和東南海地震在日本的位置
昭和東南海地震
日期1944年12月7日 下午1點36分
8.1 Mw[1]、8.0MS[2]
震源深度30公里
日本三重縣尾鷲市外海大約20公里
影響地區 日本和歌山縣東海地方
海嘯有(8公尺到10公尺
傷亡罹難人數以及失蹤人數有: 1,223人

起因

南海地區則存在有5個相異且獨立的破裂帶,分別是A(土佐灣)、B(紀伊水道)、C(熊野灘)、D(遠州灘)與E(駿河灣

這是因為本州南方的南海海槽發生錯動,結果導致讓菲律賓板塊引沒到歐亞板塊下方而引發了海溝型地震聚合板塊邊緣發生碰撞時常會產生地震,甚至是大型逆衝區地震。南海地區則存在有5個相異且獨立的破裂帶,分別是A(土佐灣)、B(紀伊水道)、C(熊野灘)、D(遠州灘)與E(駿河灣[6][7]。這5個相異且獨立的破裂帶在最近有1,300年(歷史上最早的記錄是684年11月26日發生的白鳳地震)中曾經數次發生大型地震[8],週期大約是100年到150年之間。南海地震與東南海地震經常互相影響,例如昭和南海地震(破裂帶為A與B)在昭和東南海地震(破裂帶為C與D)發生2年之後也出現,而1854年的安政東海地震安政南海地震只相差了32個多小時[9][10]。 未來E破裂帶地區(C與D破裂帶地區可能也包含在內)如果發生了大地震也很有可能會引發與安政東海地震相當破壞[11]。根據觀測結果推斷,昭和東南海地震破裂範圍為220公里x140公里[12]

地震觀測

震度地方觀測所
6 東海地方御前崎市津市
5 北陸地方福井市敦賀市
甲信地方甲府市
東海地方濱松市龜山市尾鷲市岐阜市名古屋市
近畿地方彦根市奈良市
4 關東地方前橋市秩父市東京都千代田區横浜市
北陸地方上越市富山市輪島市
甲信地方富士河口湖町松本市飯田市
東海地方熱海市高山市三島市静岡市
近畿地方宮津市京都市大阪市神戸市洲本市和歌山市串本町
四國地方徳島市高松市多度津町松山市室戶市高知市

日本許多地區都觀測到昭和東南海地震,三重縣津市静岡縣御前崎市長野縣諏訪市观测到震度為6、近畿地區中部观测到震度為5,而東京地區則為震度為3到4。根據後續的調査,推定愛知縣福地村袋井町发生了相当於震度為7的摇晃[13][14]。東海地方西側地區的震度與1854年安政東海地震則相當類似、駿河灣周圍與山梨縣甲府盆地則比安政東海地震的震度更大[13]北海道森町旭川市則觀測到震度為1[15]。東京則觀測到持續10分鐘以上的長周期地震動地震計记录的搖晃時間長達30分鐘到40分鐘[16]

東海市太田川附近下沉了為2公尺、渥美半島也下沉了為0.3公尺到0.4公尺、濱松東部則下沉了為0.2公尺,而掛川則隆起為0.07公尺、相良港也隆起為0.3公尺、御前崎則隆起為0.15公尺。昭和東南海地震北西側沈降、南東側隆起的變動與安政東海地震相同,地殻變動的幅度不大[17]

受到昭和東南海地震的影響、附近地區發生許多次誘發地震[18]

  • 東南海地震發生47天之後(1945年1月13日) ,愛知縣蒲郡市附近發生了三河地震
  • 東南海地震發生4年半之後(1948年6月28日) ,福井縣嶺北地方卻發生了福井地震

巨大海嘯高度

地區高度
静岡縣下田市柿崎2.5公尺
愛知縣一色町1.5公尺
和歌山縣新宮市2公尺~5公尺
三重縣尾鷲市2.7公尺~9公尺
伊勢町(錦村)7公尺
南島町5.5公尺~6公尺
熊野市3公尺~6.3公尺
紀伊長島町4公尺

在地震之後引發的巨大海嘯在震央附近的尾鷲市與熊野灘海岸線1帶都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三重縣、和歌山縣海岸線的巨大海嘯高度很高,在新鹿地區高度是6公尺到8公尺、在賀田地區高度是7.1公尺、錦地區高度是6公尺、勝浦地區高度是4公尺到5公尺[19]。巨大海嘯出現在尾鷲市賀田地區,高度是9公尺。巨大海嘯沿著伊勢灣進入內陸,也造成了不少傷亡[20]。當時在美國夏威夷阿拉斯加的測潮器在日本伊豆半島九州海岸線都觀測到海嘯[21]

破壞情形

地區人員傷亡住宅非住宅
罹難人數和失蹤人數受傷全毀半毀全毀半毀
愛知縣4381,1486,41119,40810,12115,890
静岡縣2958436,9709,5224,8625,553
三重縣4066073,7764,5371,4172,228
岐阜縣1638406541459388
奈良縣31789177244224
滋賀縣007762888
和歌山縣51741216044663
大阪府141351991,62912463
山梨縣001311143
福井縣001223
兵庫縣0230239
長野縣00124712
合計1,2232,86418,00836,55417,34124,514

這場地震也對和歌山縣東海地方都造成了嚴重破壞,特別是在紀伊半島東岸新宮市。有26,146棟建築物在這場地震中都遭到了直接破壞,另外有3,059棟建築物而遭到地震也引發的巨大海嘯所摧毀,將近有47,000棟建築物同時因為地震與巨大海嘯而嚴重毀壞。昭和東南海地震最後導致有1,223人罹難或著是失蹤,有2,864人重傷[1]

昭和東南海地震破壞的地區很廣,以名古屋市為中心的中京是生產中島飛機三菱財閥航空機産業的中心,軍機的生産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東海道本線也遭受到破壞,尤其是掛川以西的地區。太田川周圍的貨物列車也因此出軌翻覆,並且起火燃燒[17]。因為當時日本仍在太平洋戰爭當中,日本政府為了隱瞞東海地方的軍用工廠都遭到了破壞的消息,對戰爭帶來不利因素。因此對新聞報導進行管制,所以報章有小篇幅的報導。雖然日本政府刻意隱瞞地震傷亡的消息,但是美國仍然經由地震儀得知日本發生大地震的消息,美國《紐約時報》也有相關報導。

参考资料

  1. NGDC. .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2. 宇津徳治 『』 1990年
  3. .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4. 山下文男(2002):『』. 東北大学出版会
  5. 「」『』 2007年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2-08-04
  6. Ando, M. . Tectonophysics. 1975, 27 (2): 119–140 [2009-11-13]. doi:10.1016/0040-1951(75)9010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1).
  7. Ishibashi, K. (PDF). Annals of Geophysics. 2004, 47 (2/3): 339–368 [2009-1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5).
  8. Sieh, K.E. (PDF). 1981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06-04).
  9. Kaneda, Y.; Kawaguchi, K. Araki, E. Matsumoto, H. Nakamura, T. Kamiya, S. Hori, T. & Baba, T. . Underwater Technology and Workshop on Scientific Use of Submarine Cables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2007. Symposium on. 2007: 299–300 [200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5).
  10. Baba, T.; Cummins P.R., Hori T. & Kaneda Y. . Tectonophysics. 2006, 426 (1-2): 119–134 [2011-03-26]. doi:10.1016/j.tecto.2006.0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11. Spurr, D.D. .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2010, abstract #S41A-1994.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12. Ichinose, G.A.; Thio H.K., Somerville P.G., Sato T. & Ishii T. .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03,. 108(B10): 2497 [2011-03-26]. Bibcode:2003JGRB..108.2497I. doi:10.1029/2003JB0023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13. PDF 歴史地震の震度分布
  14. 山下文男 『』 東北大学出版会、2009年
  15. . [201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3).
  16. 古村孝志 「」PDF
  17. 『巨大地震 』 東京大学出版会、1986年
  18. 2011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東京大学地震研究所 広報アウトリーチ室
  19. 首藤伸夫、越村俊一、佐竹健治、今村文彦、松冨英夫 『津波の事典』 朝倉書店、2007年
  20. [http://www.bousai.go.jp/jishin/chubou/kyoukun/rep/1944-tounankaiJISHIN/5_chap1.pdf 中央防災会議PDF
  21. NGDC. . [2011-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相關文獻

  • 宮坂五郎・市川一雄「信濃毎日新聞社 ISBN 4784092013
  • 中日新聞社会部編「」中日新聞社開發局出版開發部 ISBN 4806201405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