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塔斯·科維達拉維丘斯
曼塔斯·科維達拉維丘斯(立陶宛語:,1976年6月23日—2022年4月2日)是一位立陶宛電影工作者、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曾執導拍攝多部衝突地區的紀錄片。2022年,在马里乌波尔围城战中,遭入侵烏克蘭的俄軍殺害。
曼塔斯·科維達拉維丘斯 | |
---|---|
原文名 | |
出生 | 蘇聯立陶宛比爾扎伊 | 1976年6月23日
逝世 | 2022年4月2日 烏克蘭马里乌波尔 | (45歲)
国籍 | 立陶宛 |
职业 | 電影工作者、人類學家、考古學家 |
儿女 | 2名 |
生平
2012年,科維達拉維丘斯以車臣相關議題作為博士論文題材,在剑桥大学的剑桥大学悉尼·萨塞克斯学院取得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1][2],後於维尔纽斯大学擔任副教授。2011年,科維達拉維丘斯以遭到俄軍蹂躪的車臣共和國為題材,發表了紀錄片《巴札克》()。2016年復以遭到顿巴斯战争影響的烏克蘭東南方港都马里乌波尔為題,發表紀錄片《馬里烏波爾》(Mariupol)。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4月2日,科維達拉維丘斯在马里乌波尔围城战中,遭俄軍殺害[3][4][5][6]。根據烏克蘭人權委員會及其他媒體的消息[7][8],科維達拉維丘斯在遭俄軍俘虜後,蓄意遭射擊頭部與胸部後身亡,並被棄屍街頭。
科維達拉維丘斯已婚,共有一子一女。
執導作品
紀錄片
- 《巴札克》(Barzakh,2011年)
- 《馬里烏波爾》(Mariupolis,2016年)
- 《馬里烏波爾2》(Mariupolis 2,2022年)
特色作品
- 《帕德嫩》(Parthenon,2019年)
獲獎
- 《巴札克》
- 2011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特赦組織電影獎
- 2011年貝爾格萊德紀錄片與短片節,最佳影片獎
- 2011 年立陶宛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 2012年盧布爾雅那國際電影節國際特赦組織電影獎
- 2011年塔林黑夜電影節大獎
- 2011年維爾紐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立陶宛首演
- 《馬里烏波爾》
- 2016年立陶宛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 2016年維爾紐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參考文獻
- . socanth.cam.ac.uk.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Department of Social Anthropology. 15 November 2017 [3 April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 “A tribute to Sidney alumnus and filmmaker Mantas Kvedaraviči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idney Sussex College [06-04-2022]
- . svoboda.org. RFE/RL. 3 April 2022 [3 April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俄语).
- Глущенко, Ольга. . Ukrayinska Pravda. 3 April 2022 [3 April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乌克兰语).
- . Reuters. 3 April 2022 [3 April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 Cora Engelbrecht. . The New York Times. 3 April 2022 [3 April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 . www.ukrinform.net. [2022-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英语).
- . Der Spiegel. 2022-04-08 [2022-04-12]. ISSN 2195-13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8) (德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