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科技大學波錠紀念圖書館

朝陽科技大學波錠紀念圖書館英語:)是朝陽科技大學附設的大學圖書館,1999年4月2日開館,為一棟地下一層,地上七層之建築,總面積15,888平方公尺。同年9月中部地區遭逢九二一大地震,圖書館幸經全校教職員同心協力於震災後次巳積極投入復原工作· 並於同年10月11 日重新開館。圖書館主要服務對象為全校教職員生,以支援教學及研究為首要任務,同時提供社區民眾借閱服務,善盡大學社會責任。館藏類型含圏書、期刊、視聽資料及電子資源,另設專區陳列本校教職員生著作,並積極將本校出版之學術性 刊物數位化後,納入本校機構典藏系統,以完整保存本校智慧產出。 圖書館規劃之初即以自動化管理為目標.並且配合數位圖書館之發展趨勢及方向,隨時掌握資訊技術的發展脈動,將之運用於圖書館的服務規劃,進一步推出多元的智慧化服務,讓讀者得以便利使用各項資源,以滿足本校師生研究、教學與學習的需求。至2021年館藏計有59萬餘冊(件)。

朝陽科技大學波錠紀念圖書館

歷史

  • 1994年10月11日 朝陽技術學院圖書館開館,以校內之教學大樓三樓為臨時館舍,分為參考暨期刊室、書庫、自修室三部份。
  • 1996年11月 朝陽技術學院圖書館新增西文書庫,並於綜合大樓八樓設立分館。
  • 1997年 朝陽技術學院奉中華民國教育部核定改名為「朝陽科技大學」。
  • 1997年6月28日 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動工興建新館。
  • 1999年3月27日 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新館完工,為紀念該校創辦人楊天生之雙親(父親楊阿波、母親張錠),故將新館命名為「波錠紀念圖書館」。
  • 1999年4月2日 波錠紀念圖書館正式啟用。相較於原館,波錠紀念圖書館規劃了圖書館自動化設施,以及更多可容納書籍之空間。[1]
  • 2003年11月 《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電子報》發行。
  • 2005年8月 中部聯盟跨校讀者管理系統啟用。
  • 2007年3月 異質資料庫整合檢索系統上線。
  • 2008年2月 休閒圖書區閱讀空間改善。
  • 2010年10月 本校機構典藏系統啟用。
  • 2011年8月 iSpace多元學習空間啟用。
  • 2014年9月 百大專業經典圖書區暨親閱讀雜誌區啟用。
  • 2015年9月 空間座位預約管理系統、自助還書機啟用,提供24小時還書服務。
  • 2016年11月 導入資源探索服務。
  • 2017年8月 圖書安全暨人次流量管理系統啟用。
  • 2017年10月 數位多媒體互動體驗區啟用,提供VR.創客等 數位科技體驗。
  • 2018年8月 無障礙自動閘門組暨互動智能討論設備啟用。
  • 2019年8月 1樓討論室空間改善暨互動智能討論設備啟用、5樓多媒體區服務櫃檯暨檢索訓練教室空間改善。
  • 2020年6月 1樓iSpace樓梯間空間改善。
  • 2020年8月 圖書館大門口空間改善、iSpace電腦區改善。
  • 2020年9月 5樓多媒體區團體視聽室改善。

歷任館長

姓名任期
黃焜煌1996年2月 — 2000年7月
李麗華2000年8月 — 2003年7月
王淑卿2003年8月 — 2005年7月
林正堅2005年8月 — 2007年7月
張鐵軍2007年8月 — 2009年7月
張純莉2009年8月 — 2012年7月
王振勳2012年8月 — 2014年7月
楊伏夷2014年8月 — 2015年7月
朱鴻棋2015年8月 — 迄今

館藏統計

總館藏量:593,691
中文圖書:416,485冊
西文圖書:120,011冊
非書資料:57,195冊
期刊:670種
資料庫:281種
電子書:1,028,655種
報紙:19種
電子期刊:73,058種

統計日期:2021年8月3日

服務項目

  • 館內閱覽
  • 圖書借閱
  • 圖書續借服務
  • 圖書預約服務
  • 參考諮詢服務
  • 資訊檢索服務
  • 館際合作
  • 跨校借閱
  • 指定參考書
  • 多媒體資料
  • 推廣活動
  • 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
  • 複印服務
  • 圖書協尋服務
  • 提供有線及無線上網服務

樓層配置

一樓/ 閱覽室、演講廳、密集書庫、iSpace、學科指導教授服務
二樓/ 校史室、借還書服務、資訊檢索區、參考書區、教師指定參考書區、教職員生著作區、升學就業資料區、閱報區、還書口、機場捷運案專區、影印室
三樓/ 波錠紀念廳、期刊區、親閱讀雜誌區、過期報紙區、參考書區、影印室
四樓/ 西方語文圖書區、中文及東方語文圖書區、設計專區
五樓/ 多媒體服務區、VR創客體驗區、休閒圖書區、檢索訓練教室、團體視聽室
六樓/ 中文及東方語文圖書區、討論室、影印室
七樓/ 教師研究室
地下室/停車場

相關連結

參考資料

  1. . [201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