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生

朱青生1957年4月19日Laozhu[1]),江苏省镇江市人。艺术史家。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所长、《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主编、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2]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3]。朱青生的专业为艺术学、艺术史和汉画研究,亦从事现代艺术创作。[4]

朱青生
性别
出生 (1957-04-19) 1957年4月1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镇江市
教育程度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学士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
德国海德堡大学美术史研究所博士
职业艺术史家、北京大学教授

生平

朱青生1957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被划为右派。1975年初中毕业后,朱青生进入镇江的一家工厂做学徒。1978年,朱青生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1982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1982年,朱青生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研究生,1985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1987年,朱青生调到北京大学艺术系任教。1990年,朱青生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美术史研究所就读,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6年朱青生归国。1999年,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

2016年9月,当选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成为国际艺术史学会历史上首位中国主席[5]

作品与研究

朱青生主要从事汉画、现代艺术研究,计划出版两百卷的汉画图录。他也从事现代艺术创作,创作了《红瓶绿蔓》《滚!》《洗黄河》《漆山》等现代艺术作品。[6][7]朱青生参与创办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是世界艺术馆首席专家。他担任了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的总撰稿,组织了《詹森艺术史》的翻译。

家庭

朱青生的妻子是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医学博士。朱青生为儿子取名“朱元璋”[8]

参考资料

  1. . Japan Art - Galerie Friedrich Mueller. [2014-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2.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2012-01-09 [2013-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3).
  3. . 北京大学新闻网. [201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3).
  4. .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08-11-20 [2013-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6).
  5. . 北京大学新闻网. [201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3).
  6. . 广州日报. 2012-12-23 [2013-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3).
  7. . 新京报. 2007-12-15 [2013-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8. . 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2-12-23 [2014-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