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速秒殺2

極速秒殺2》(英語:)是一部2016年美國法國合拍的動作驚悚片,由丹尼斯·甘塞爾執導,為2011年電影《極速秒殺》的續集。電影主演包括傑森·史塔森潔西卡·艾芭湯米·李·瓊斯楊紫瓊山姆·哈茲爾丁。該片定於2016年8月26日在美國上映。

極速秒殺2
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丹尼斯·甘塞爾
监制約翰·湯普森
羅柏·厄爾
大衛·溫克勒
威廉·查托夫
编剧菲利普·謝爾比
東尼·莫舍
原著角色
由路易士·約翰·卡利諾
李察·威克
創作
主演傑森·史塔森
潔西卡·艾芭
湯米·李·瓊斯
楊紫瓊
配乐馬克·伊夏
摄影丹尼爾·戈特沙爾克
麥可·達西
陶德·E·米勒
制片商Chartoff-Winkler Productions
Millennium Films
片长98分鐘
产地美國
法國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6年8月25日 (2016-08-25)
臺灣地區
  • 2016年8月26日 (2016-08-26)
美國
  • 2016年10月21日 (2016-10-21)
中国
发行商頂峰娛樂
预算4000萬美元[1]
票房1.25億美元[2]
前作与续作
前作極速秒殺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
香港
臺灣

劇情

有一種武藝高強、手法俐落,在謀殺後會故佈疑陣有如意外的高級職業殺手,被稱為「機械師」(Mechanic)。亞瑟·畢夏,就是「機械師」當中的傳奇。上一集,亞瑟與自己的弟子史提夫·麥肯納反目成仇,對決之後,亞瑟勝出,成功脫身,並且金盆洗手。

亞瑟離開江湖五年以後,又被昔日的仇家盯上了,而且這不只是仇家,還是個少年時的好夥伴利雅·克雷恩。原來亞瑟少年時被一名軍火商捉走,訓練為殺手,亞瑟逃出了魔掌,而他的少年至交克雷恩卻被軍火商收為義子,繼承了軍火事業,克雷恩深恨亞瑟拋棄了他,誓言找到亞瑟。

亞瑟隱居於泰國,在紅粉知己「梅」的介紹下,認識了柬埔寨人道救援組織負責人吉娜,吉娜既美貌又充滿愛心,亞瑟很快就認定她是自己一生的挚爱,兩人火速墜入情網。克雷恩於是綁架了吉娜作為要脅,要亞瑟刺殺三名自己畏懼的對手,完成三個高難度的任務。這三個對手,也是三位縱橫天下的黑色領導人,分別是在馬來西亞服刑的非洲軍閥雪梨人口販賣大亨,最後一位是僑居保加利亞的重型武器大王,美國人「麥斯·亞當斯」。

亞瑟由南洋澳洲地球一圈,以救出心愛的人,當他完成前面兩個任務時,他轉念一想,就算任務都完成了,他和吉娜還是會被克雷恩滅口,為了愛人的性命,他還是去刺殺麥斯·亞當斯,不過亞瑟有了一個新的計畫,就是和亞當斯合作。亞瑟偽造對方的死以誘騙克雷恩的人馬過來,接著一一殺光他們。最後,亞瑟在船上制服了克雷恩,克雷恩被自己設置的炸彈殺死。亞瑟藉由躲在船錨室倖存,之後到柬埔寨與吉娜相見。唯一知道亞瑟如何逃脫的亞當斯刪掉了監視器的畫面。

主要演員

製作

2014年11月,《極速秒殺》的續集改由丹尼斯·甘塞爾執導,傑森·史塔森將回歸飾演亞瑟·畢夏,電影定於2016年推出[4]

2015年2月4日,娜塔莉·伯恩加入劇組參與演出[3]

拍攝

2014年11月4日,電影在泰國曼谷正式拍攝[5]保加利亞巴西喬治市澳大利亞悉尼也作為電影的取景地。

發行

2014年11月7日,獅門影業將本片排於2016年1月22日在美國上映[6]。後來改至2016年4月15日。2015年8月3日,電影又延期至2016年8月26日[7]

評價

爛番茄新鮮度僅31%[8],基於59條評論,平均分為4.45/10,而在Metacritic上得到38分[9]IMDB上得6.2分,差評居多。據CinemaScore調查,觀眾的評價在A+至F間落於「B+」[10]

票房

在美國,分析師估計電影於首映週末能從2200間戲院中獲得600至800萬美元的票房[11]。美國首映週末票房收入為750萬美元,位居當週票房排名第五[12]。在臺灣,臺北市首映週末票房為1096萬新臺幣,位居當週冠軍,次週獲440萬元位居第2,僅次於《屍速列車》,第3週以125萬元的票房位居第五。反應比北美佳。

上一届:
自殺突擊隊
臺灣地區2016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35周
下一届:
屍速列車
上一届:
湄公河行动
中国2016年中国內地一周票房冠军
第43-44周
下一届:
奇异博士

參考文獻

  1. . [2016-06-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0).
  2. . The Numbers. [August 29,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
  3. Sneider, Jeff. . thewrap.com. February 4, 2015 [February 8,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9).
  4. . [2016-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0).
  5. McNary, Dave. . variety.com. November 8, 2014 [November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8).
  6. . deadline.com. November 7, 2014 [November 8,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0).
  7. Busch, Anita. . deadline.com. August 3, 2015 [August 4,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2).
  8. . Rotten Tomatoes. [August 26,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9. . Metacritic. [August 26,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4).
  10. . cinemascore.com. [2020-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9-14).
  11. . deadline.com. [2016-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5).
  12. Anthony D'Alessandro. . Deadline.com. [August 28,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