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鰲
生平
李一鰲早年出身府學生,喪母時有孝順名聲,以《書經》中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陝西鄉試舉人第二十九名,三十八年(1610年)會試中式第二百九十六名[2],成第三甲第二百零四名進士[3],獲授大名知縣,侍奉父親篤孝,父親去世後扶柩回鄉,每過一次關一定說:「兒在,父勿憂。」回家後日夜慟哭,下葬時親自抬喪車。
之後李一鰲在天啟五年(1625年)自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陞任山西岢嵐兵備道副使[4],不久調為四川上川南道副使[5],七年(1627年)加布政使司右參政[6],任內嚴毅而禮賢下士[7];到崇禎元年(1628年)陞四川按察使[8],五年(1632年)降山東東昌道右參議[1][9]。
家族
曾祖李政,祖父李貴,父親壽官李應林,母親何氏。
參考文獻
- 乾隆《南鄭縣志·卷八·人物》:李一鰲,府志【云】初喪母有孝名,萬歷庚戌成進士,為大名令,事父篤孝,父歿扶柩歸,每過關津號泣曰:「兒在父勿憂也。」至家日夜慟哭,將葬自舁靈輀。歷官布政使,設親位日上食,居家亦然,至老孺慕不衰。
- 《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進士登科錄》:李一鰲 貫陝西漢中府南鄭縣民籍,府學生,治《書經》,字虹西,行一,年二十八,十一月十七日生。曾祖政,祖貴,父應林 壽官,母何氏,嚴侍下,娶韓氏。陝西鄉試第二十九名,會試第二百九十六名。
- 乾隆《南鄭縣志·卷六·選舉》:進士……明……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韓敬榜 李一鰲 布政使……舉人……萬歷三十四年丙午科 李一鰲 見進士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五十七》:(天啟五年三月丁丑)陞禮部儀制司郎中周應期為福建按察司副使清軍驛傳道,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李一鰲為山西按察司副使岢嵐兵備道,南京吏部稽勳司郎中沈維毗為湖廣按察司副使郴桂兵備道,辰州府知府張光奎為山東鹽運司副使。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五十九》:(天啟五年五月辛酉)改新陞山西按察司副使岢嵐道李一鰲於四川上川南道,而以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濟南道耿存仁改補岢嵐道。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八十》:(天啟七年正月乙未)改新推廣西布政使司右參政許士奇為四川布政使司右參政,炤舊分廵下川南道,加陞四川分廵上川南道按察司副使李一鰲為布政使司右參政,改川西分廵道。
- 嘉慶《樂山縣志·卷七》:李一鰲,號虹西,南鄭人,進士。事親孝,崇禎中以大參駐嘉州,倜儻多才,嚴毅有聲,屬吏多畏憚之;又下賢禮士,澤及孤獨,人至今思慕焉。
- 史語所藏鈔本《崇禎長編·卷六》:(崇禎元年二月己亥)陞四川參政李一鰲為本省按察使,貴州參政廖起献為陝西按察使,平陽知府劉餘祐為河南副使,原任浙江參政郭士望為四川參政。
- 史語所藏鈔本《崇禎長編·卷六十四》:(崇禎五年十月庚午)陞徐世廕為湖廣副使常鎮兵備道,陸鰲為廣西副使分守嶺南道,曹應秋為河南右參議驛傳道,降李一鰲為山東右參議分廵東昌道。
- 嘉慶《樂山縣志》·卷七
- 《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進士登科錄》
- 乾隆《南鄭縣志》·卷六·選舉
- 乾隆《南鄭縣志》·卷八·人物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五十七、卷五十九、卷八十
- 史語所藏鈔本《崇禎長編》·卷六、卷六十四
官衔 | ||
---|---|---|
前任: 趙一鶴 |
明朝大名縣知縣 1611年-1614年 |
繼任: 李永年 |
前任: 許都 |
明朝寶坻縣知縣 萬曆年間 |
繼任: 周诗雅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