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賢 (藝術家)
李俊賢(英語:,1957年—2019年3月4日),臺灣畫家、藝評家、策展人以及雜誌編輯,外號爐主。出生於臺南市麻豆區,成長於高雄市港區,其繪畫作品取材多自勞工階級、港都風情和南島文化,畫風粗獷、夾雜本土語言文字意象,饒富生活元素,曾任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1][2][3]
李俊賢 | |
---|---|
原文名 | |
出生 | 1957年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麻豆鎮(今臺南市麻豆區) |
逝世 | 2019年3月4日 臺灣高雄市 | (61—62歲)
国籍 | 中華民國 |
别名 | 爐主 |
语言 | 臺語、華語、英語 |
职业 | 藝術家、教師、編輯、策展人 |
亲属 | 李俊篤(弟) |
生平
1957年,李俊賢在臺南縣麻豆鎮出世,曾隨家人短暫遷居雲林縣北港鎮,小學二年級起定居高雄市,大學負笈北上,1979年自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西畫組畢業,後在國、高中擔任美術教師,1986年赴往美國,就讀紐約大學藝術研究所,三年學成,1989年返回台灣。[1][4]
李俊賢曾自述雖然自己在麻豆出生,但高雄才是他人生大部分時間生活的城市,因屬於戰後嬰兒潮世代一員,深刻體會過戒嚴時期的壓抑,而當時高雄港正經歷工業化、公共建設快速發展,又是另一種蓬勃的心情,所見之處常見工人階級流汗勞動的景象,而高中老師羅清雲常常帶著他和其他同學在各處寫生,令他對於高雄烙下「粗糲感」的印象,隨之轉譯在他的畫布之上,讓李俊賢有別於日治時期美術體系追求細緻與優美的外光派風格,更傾向強調粗糙感、色彩對比強烈的表現手法。[2]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李俊賢大量描繪高雄的工業景況,創作題材包括鐵路、碼頭、工廠、水泥槽、油槽、煙囪等。1989年李俊賢自美國留學歸台之後,深受紐約大蘋果「民族大熔爐」生活經驗啟發,重新詮釋台灣在地歷史、族群、語言,企圖將相關主題融入藝術創作之中,其中最特別即是將「台語音」以華語諧音文字意象入畫[5]。1991年,適逢解嚴初期,李俊賢展開為期十年的「台灣計劃」,自1991年至2000年間,走訪台灣各地田野調查,不僅親臨現場,還閱讀各地方志文獻,其踏查地區從台東開始,依序到訪苗栗、澎湖、花蓮、宜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屏東、臺南、高雄,共計十二處縣市。[6][7][1]:28-35
2004年,李俊賢時任高苑科技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長管碧玲徵召李俊賢[1]:326,出任高雄市立美術館第三任館長。李俊在館長任內開辦「南島語系當代藝術發展計畫」,大規模收藏南島當代藝術作品,更於2007年舉辦「超越時光.跨越大洋—南島當代藝術展」,其他尚有策辦〈五行 ‧ 五形-台灣當代常民劇場〉、〈台灣美術與社會脈動 2 -寶島曼波〉等展覽活動;並籌辦雜誌,高美館發行館刊《藝術認證》雙月刊。此外,李俊賢亦有向市政府申請經費,替高美館申購朱銘、李真等大型雕塑,主導園區增建、陳設事宜。2008年,李俊賢自高美館卸任館長一職,返回高苑執教。[8]
2008年至2014年,李俊賢擔任高苑科技大學「藝文中心」主任。[1]:328
代表作品
作品
策展
紀念專書
2021年4月,紀念李俊賢逝世兩周年,龔卓軍與許遠達合著《跟著俊賢去旅行》圖文誌,由我己文創出版,台北、台中、高雄也舉辦多場李俊賢的座談活動。[11]
參考資料
- 龔卓軍; 許遠達. . 新北市: 我己文創. 2021. ISBN 9789860628203 (中文(臺灣)).
- 林易萱.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2021-09-02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中文(臺灣)).
- 吳牧青. . ARTouch 典藏. 2019-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中文(臺灣)).
- 龔卓軍. . VERSE. 2021-08-05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中文(臺灣)).
- 龔卓軍. . VERSE. 2021-08-09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中文(臺灣)).
- 龔卓軍、許遠達. . 光華雜誌. 2022年3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中文(臺灣)).
- . 高雄市立美術館.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中文(臺灣)).
- . 高雄市立美術館.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1 (中文(臺灣)).
- 崔舜華. . VERSE. 2021-08-08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中文(臺灣)).
- . 臺北市立美術館.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中文(臺灣)).
- 凌美雪. . 自由時報. 2021-04-07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