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跳水運動員)
李婷(1987年4月1日—),廣西臨桂人,侗族,中國女子跳水運動員。孿生姐姐李嬈同為跳水運動員,曾一同代表廣西參加九运会双人10米高台项目[1]。
个人资料 | |
---|---|
国籍 | 中国 |
出生 | 中国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临桂县 | 1987年4月1日
身高 | |
运动 | |
运动 | 跳水 |
项目 | 3米跳板、10米跳台 雙人3米跳板、10米跳台 |
前任 | 李嬈、段青、劳丽诗、 郭晶晶、何姿 |
世界大學運動會獎牌記錄 | ||
---|---|---|
代表 | ||
跳水 | ||
金牌 | 2005年伊茲密爾 | 10公尺跳臺 |
金牌 | 2005年伊茲密爾 | 雙人3公尺跳板 |
金牌 | 2005年伊茲密爾 | 雙人10公尺跳臺 |
金牌 | 2007年曼谷 | 3公尺跳板 |
銀牌 | 2007年曼谷 | 雙人3公尺跳板 |
簡歷
1993年,只有5歲的李婷開始在臨桂縣城關二小接受跳水訓練,教練是唐更生;1年後進入了廣西跳水學校,跟隨鄧弼強、秦靜與曾勇訓練。1995年3月,李婷正式成為廣西跳水隊成員,教練為秦靜。4年後(1999年),12歲的李婷入選跳水國家隊,此後曾跟隨多位教練,包括鍾少珍、李芳、劉洋、李鵬、余儉和藍衛[1]。
國際比賽
2002年,李婷代表中國參加釜山舉行的亞運會跳水比賽,夥拍段青贏得10米跳台項目的金牌;二人又在同年獲得第十三届跳水世界盃女子雙人10米跳台冠軍,李婷並贏得個人項目的季軍[1]。
2003年,李婷夥拍勞麗詩在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游泳錦標賽贏得女子雙人10米跳台冠軍。一年後,二人再次合作在雅典奧運中的雙人高臺項目,為中國摘下一面金牌;又在同年的第十四屆跳水世界盃女子雙人十米跳台比賽,贏得冠軍[1][2][3][4]。
2005年,李婷在雅典奧運會後轉戰3米跳板賽事,並替代了吴敏霞,與郭晶晶組成拍檔。接連贏得國際泳聯跳水大獎賽加拿大站及美國站的女子雙人3米跳板冠軍;於德國站中,卻因出錯而只得亞軍[1]。
2006年,李婷夥拍郭晶晶接連贏得國際泳聯跳水大獎賽加拿大站、美國站、德國站、珠海站及悉尼站的女子雙人3米跳板冠軍,所向披靡。同年,二人又代表中國參加杜哈舉行的亞運會跳水比賽,贏得雙人3米跳板項目的金牌;亦在第十五屆跳水世界盃雙人3米跳板項目奪冠[1]。而在個人項目方面,李婷在國際大獎賽分站賽上三次都位列在郭晶晶之後,僅得第二名;只能在美國站於郭晶晶缺陣下,才壓倒吳敏霞,拿得個人項目的第一個國際比賽冠軍[5]。
但是,在2006年底舉行的國際泳聯跳水大獎賽總決賽中,李婷/郭晶晶組合意外地失誤,只得季軍。與此同時,吳敏霞在個人項目四度擊敗郭晶晶,如此優秀的成績助她重奪與郭晶晶合作的地位,並在往後的各大小賽事戰無不勝 [6]。李婷唯有轉戰並非強項的單人項目,及改與新人何姿拍檔。
2007年,李婷在國際泳聯跳水大獎賽珠海站女子3米跳板决赛中,力壓世锦赛冠军何姿奪冠[7]同一個月的西班牙跳水賽中,她和何姿得到女子雙人3米跳板小項的金牌。但是,這對本有希望挑戰奧運冠軍郭晶晶/吴敏霞的組合,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跳水選拔賽佛山站竟出現罕見失誤,何姿把動作201B跳成了401B,被判零分;此失誤令她們在選拔賽中處於極不利位置[8]。最終,她們亦落選了跳水世界盃及北京奧運的國家隊參賽名單[9]。
2008-09年,李婷一直受到背部傷患的困擾,大多時間都待在北京恢復;即使重回國家隊,也一直不能接受太系統的訓練,沒法嘗試難度較高的動作[10],亦錯過了第十一届全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11]。
參考資料
- 李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央视网》2009-06-22
- . 新华网. 新华网.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 . 新华网. 新华网.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 . 南方网. 南方网. [2021-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8).
- 中国女子跳板显现新变化 李婷吴敏霞直逼郭晶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浪体育》2007-04-22
- 昔日五环英雄直面窘境 彭勃李婷08奥运恐难展身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浪体育》2008-01-10
- 跳水大奖赛老将李婷三米板封后 收获中国队第七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浪体育》2007-04-15
- 奥运跳水选拔赛首日爆冷:李婷何姿三米板得零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体育报》2007-06-29
- 跳水世界杯郭晶晶领衔梦之队 奥运冠军李婷出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每日新报》2008-02-13
- 跳水4奥运冠军今何在 李婷转跳板胡佳必将参加全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体坛周报》2009-05-20
- 奥运冠军李婷:错过全运很遗憾 全力备战伦敦奥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新华网》20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