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光

李红光朝鲜语:[1]1910年—1935年5月12日),朝鲜族,原名李弘海,又名李义山,韩国京畿道人。南满游击队主要创始人,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参谋长兼第1师师长。1935年5月12日在辽宁省兴京县与日军作战时中弹,后抢救无效牺牲。

李红光
军人
任期
1930年-1935年
个人资料
本名李弘海
性别
出生1910年
 大韓帝國京畿道
逝世1935年5月12日(1935歲—05—12)(24—25歲)
 滿洲國奉天省兴京县
居住地吉林省伊通县
军衔记录
  • 1932年4月 磐石工农义勇军军长
    1933年1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
    1933年9月 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参谋长
    1934年11月 东北人民革命军参谋长兼第1师师长

生平

早年

1910年,李红光出生于今韩国京畿道[2],不久后大韩帝国便被日本占领。1926年,李红光全家定居于吉林省伊通县[2]1927年,李红光加入南满农民联盟和青年同盟。[3]:991930年3月,李红光在伊通县三道沟组建了劳农赤卫队并担任队长。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8月,中共磐石县委成立,李红光成为中国共青团团员,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1931年在磐石县蛤蟆河子一带发动“四三”“五一”“五七”农民暴动,建立“打狗队”,这里的“狗”是指“韩人保民会”的头头。1931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取消南满特委(行动委员会),建立海龙中心县委和磐石中心县委并建立双阳伊通特别支部,李红光担任特别支部组织委员。1932年2月,李红光调任磐石中心县委委员,并担任磐石赤色游击队队长。[5]1932年除夕夜,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派杨佐青(原名杨奠坤,曾用名杨树田,到磐石县工作时叫杨君武)到帮助磐石中心县委拉武装,2月15日正月初十抵达磐石县西玻璃河套与磐石中心县委接头。[6]满洲省委还派张振国(张玉珩)、杨林等派往磐石。张振国协助磐石党组织广泛地发动群众,举办干部训练班,培养了孟杰民、李红光等一批政治、军事干部,并以“打狗队”为基础,吸收优秀青年,1932年6月4日在前来巡查的满洲省委军委书记杨林和磐石中心县委主持下,在磐东举行大会,成立了30多人的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成立,队长张振国、首任政委杨君武为首的游击队,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组织领导的东北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对外称为“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1军第4纵队”,对内则称为“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简称“磐石义勇军”。8月末杨君武在黑石镇作战时3处受重伤回哈尔滨治伤。[7]游击队发布公告:“本军受全国反日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活动于磐石县境,担任清除走狗,保护民众之责,决心驱逐一切强盗,收复一切失地。”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游击队开展了多次作战,并成功组织群众进行分粮斗争,很快就发展到200多人。1932年10月23日,游击队召开了党的代表大会,决定把全队改编为4个大队,孟杰民任总队长兼磐石中心县委军事部部长。

红军第三十二军时代

1932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为加强南满党和游击队的领导,特派省军委代理书记马尚德到南满巡视,接替负重伤的杨佐青,并改名为杨靖宇,宣称是杨佐青的哥哥。[8]杨靖宇将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简称南满游击队或磐石游击队),杨靖宇将游击队编为3个大队1个教导队,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在随后成立的南满游击队“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李红光当选为参谋长。部队改编后返回磐石境内。在磐石县滚马岭,将截击游击队的汉奸、伪军头子于宽俘虏处决,获枪20余支;在郭家店又缴了土匪队伍的枪支。11月下旬,杨靖宇离队到海龙巡视期间,孟杰民被地主武装杀害,政委初向辰、副总队长王兆兰等也在战斗中牺牲,杨靖宇立即赶到磐石,召开特支扩大会议,重新整顿游击队,由袁得胜任总队长,杨靖宇代理政委。游击队以玻璃河套为根据地。从1933年1月30日至6月5日纠集1000多日伪军发动了4次“围剿”。杨靖宇、李红光领导游击队采取灵活战术,主动出击,开展了旧历年关的武装斗争,首战便在老爷岭袭击了日军装甲车,在以后不到5个月时间内,发动大小战斗6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00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成功粉碎了“围剿”,游击队员增至350多人。5月29日,游击队成功争取烟筒山伪军第14团追击炮连80多名官兵起义。

东北人民革命军时代

1933年8月15日,在磐石召开的南满游击区和游击队的代表会议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宣告成立。9月18日,第一军独立师在玻璃河套正式建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下辖两个团、一个直属保安连和少年营。[9]1934年4月,东北抗日联军成立联合指挥部,李红光任参谋长。至此,东北人民革命军将独立师在内的17个抗日武装改编成八个抗日支队,由联合指挥部统一领导,开展东北地区中共抗日的工作。同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成立,李红光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0]一师下辖三、五、六3个团和少年连,共500余人,是一军的主力部队。[11]1934年11月,李红光率一师配合一军司令部,在通化县三岔河村将邵本良一部、公安队和日军三源浦守备队包围,共击毙日伪军30余名。1935年2月,李红光率部袭击平安北道厚昌郡东兴镇,并缴获大批物资返回。本次战斗是普天堡战役以外唯一的抗日部队渡过鸭绿江作战的案例。[3]:911935年5月,李红光率一师以柳河兴京清原为中心,向宽甸本溪发展。5月11日,当部队行经至兴京城东的桓仁新宾交界处榆树乡嘎叭寨上边、平顶山乡邓场屯北沟里过岗的老岭沟,与二百多名日伪军遭遇。[12]战斗至下午4时,李红光胸口中弹。部队突围后,战士将李红光抬到嵩子沟,抢救无效于次日牺牲,遗体被一师后勤部部长韩震负责安葬在今新宾县江庙子村黑瞎子望沟门。[13]

纪念

  •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南满组建的中共领导的朝鲜义勇军,命名为“李红光支队”,师级建制。
  •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特意将李红光的名字写进歌词:“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12]
  • 1946年2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发布命令,将第一支队改称李红光支队,隶属辽东军区通化地区保安司令部。[14]
  • 1988年11月25日磐石朝鲜族中学为李红光竖立雕像,彭真为雕像题字:“抗日民族英雄李红光将军”,同时学校更名为红光中学。[15]
  • 2014年9月1日,李红光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6]

相关条目

参考来源

  1. .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86 (韩语).
  2. . 海疆在线网. 2015-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7).
  3. 姜在彦. . 明石書店. 1997-12-15. ISBN 978-4750309965 (日语).
  4. . 人民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4).
  5. . 搜狐网. 2015-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5).
  6. 毕玮琳 通讯员 朱盾:“隐蔽战线的抗日英雄杨佐青”,《吉林日报》,2021-10-13
  7. 杨佐青:“风起磐石”,发表于:张正隆 姜宝才 柳宗龙编:《最后的抗联》,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113-121页。ISBN:978-7-5115-3308-1
  8. “东北抗联第一军研究会成立,史料揭秘杨靖宇之孙为何姓马”,《沈阳晚报》,2017-10-30。
  9. . 磐石组织部网. 2015-10-28 [2018-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9).
  10. . 中国科普博览网.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2).
  11. . 本溪网. 2017-12-08 [2018年6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5日).
  12. . 党史纵横杂志社. 2018-02-24 [2018-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5).
  13. 曹文奇:“李红光传略中的两点质疑”,《党史纵横》,1989年5期,第23-25页。
  14. . 中国铁岭网. 2017-09-29 [2018-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5).
  15. . 吉林根网. 2015-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5).
  16. . 中国政府网. 2015-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