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根

李銘根ISO葡萄牙語:1930年10月30日—2023年2月23日[4],是一名建築設計師,前香港建築師學會副會長及前香港建築署署長,於1991年退休[5]。他曾以射擊運動員的身份代表香港參加196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6]。他亦是澳門香港一些地標建築物的設計者,其代表作有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中心莉娜大廈[7]

李銘根(葡萄牙語:)
性别
出生(1930-10-30)1930年10月30日[1]
 葡屬澳門
逝世2023年2月23日(2023歲—02—23)(92歲)[2]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門
 葡萄牙
民族澳門土生葡人
教育程度大學
母校瑞山學校
中山紀念中學(小學部)
澳門嶺南中學
配偶Marta Ortiz de Lei[3]
儿女Martita Lei Ortiz, Ana Maria Lei Ortiz
父母李珠(葡萄牙語:),Ng Sao Fong

背景

李銘根出生於澳門,是一名澳門土生葡人,其父李珠葡萄牙語:)是一名工程師,他於1949年設計了位於南灣的政府合署大樓(現舊法院大樓)。李銘根在1934年至1938年入讀澳門瑞山學校(Sui San School),1938年至1942年入讀中山紀念中學小學部[1],繼而於1942年至1945年入讀澳門嶺南中學[1]。他早年在他父親的辦公室學習,曾在香港當實習生,回到澳門後為政府設計了一些葡式住宅、法院、醫院、學校和政府住宅。1954年他再次回到香港,先為建築師范文照工作,後從1955年開始在香港政府工務局任助理建築師[1],在職期間考取了建築師資格[7]。李銘根自1960年起成為建築師[1],1968年升為高級建築師[1],1973年升為總建築師[1],至1978年擢升至政府建築師[1]。他往後於在1984年成為總政府建築師[1],1986年至1991年成為香港建築署首任署長[1]

李銘根早年從一些年輕建築師接觸了一些新的設計觀點與方法。他是部分香港重要建築物的設計者,其代表作有黃大仙綜合游泳池、摩士公園游泳池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藝術館[7]。他曾評價香港的建築水準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又指香港會展中心新世界中心滙豐總行大廈中銀大廈都是世界一流的建築物。他亦指,由於香港經濟實力雄厚以及香港的建築師來自全球各地,因此香港很快就有外國式樣的建築,甚至比起來更先進[8]

1989年,李銘根在英女皇壽辰獲授帝國服務勳章[9]。此前他於1980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1]

莉娜大廈建於1950年代,是一座13層複式商住大廈,曾經是澳門南岸天際線上一個重要標記。

運動員生涯

李銘根除了肩負公職之外,亦是一名射擊運動員。他曾代表香港參加196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和1974年大英國協運動會射擊運動比賽,於1968年東亞運動會中成為香港首位奪得射擊項目金牌的選手[1],1966年開始代表香港到外地參賽[1]。及後,他在198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擔任香港射擊隊的隊經理,退役前參加了1966年1970年1974年的亞運會[10][6][11][12]

參考來源

  1. Kevin Sinclair (编). 4. Who's Who in Hong Kong Ltd.、Asia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Ltd. 1988: 236.
  2. .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2023-03-09 [2023-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3).
  3. Mark Hudson. 1. ed. London: Bowker-Saur. 1991. ISBN 0862915937.
  4. . Olympic. [2018-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7).
  5. . 香港經濟日報. 2005-04-26 [2018-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5).
  6. (PDF). Hong Kong Olympic Committee. [2015-12-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4).
  7. 呂澤強. . 澳門雜誌. 2018-01-19, 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4).
  8. 王彤. . 香港文學報社. 1996: 1996. ISBN 9627567272.
  9.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89-06-17.
  10. . CGF. [2018-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5).
  11. . Sports Reference. [2015-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6).
  12. S. F. Lam; Julian W. Chang (编). .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06: 130. ISBN 962209766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