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 (1911年)

李铁1911年10月28日—1948年4月),原名郭庆云,曾化名郭云霄缦青山东濟南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人物。[1][2]1948年因城工部事件被中共闽浙赣省委下令杀害,后追封为革命烈士[3]

-{H|zh-cn:曾焕乾;zh-tw:曾煥乾;zh-hk:曾煥乾 }-
李铁
缦青
本名郭庆云
出生1911年10月28日
 大清山东省济南府(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济南市
逝世1948年4月(36岁)
 中華民國福建省建阳县岩溪村(今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死因城工部事件
国籍中华民国
籍贯山东省齐河县焦庙乡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生于平民家庭,就读于国立清华大学北平師範大學,1936年,成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主要负责人,并于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回济南,同年8月南下福建参与中共地下党工作。[3]

生平

早年

李铁自幼勤奋读书,小学与初中均在济南就读。1919年就读于济南市立薇坦小学,1925年,升入山东省立高级中学(今济南三中),期间他与中国著名水利学者林一山是高中同学。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至济南时,五三慘案爆发,李铁在家中被炮弹炸伤,先后住进齐鲁医院济南医院(今山东省人民医院)。因为此次炮击的重创,李铁自此不再长高,也因此开始怨恨日本[3]

1930年,在中日关系日渐紧张,两国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时,李铁以“劫后生”“郭缦青”等笔名写下反对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抨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文章。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率领的学生一度击败韩复榘的军队占领济南火车站,自济南赴南京,到外交部游行示威。1932年,李铁同时考入清华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1]

在北平的大学时光

李铁最初就读于清华大学,但因校内美国人轻视学生,且学校学费高昂,李铁转而进入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后转专业至历史系。[1]

1935年,李铁带头组织了一二九运动,五日后又发起学生示威,1936年李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时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成立,李铁成为北师大的区队长,引起了校内亲CC派社团“诚社”的注意。后来,李铁险些被诚社的人闹事杀死,校方还欲开除亲共的部分“闹事者”,引起全校乃至全国学联的反对。最终,校方迫于压力撤销该决定。[1]

南下福建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李铁随南下流亡的学生回到济南。8月,中共安排李铁南下至福建福州,任中共福州工委书记。[1]

李铁抵达福州后,建立“民先”总部。1939年第二次反共高潮时,李铁担任闽江工委书记,1940年3月工委改组为特委,李铁仍任书记。1941年,李铁协助福建省委培训党员。[1]

1941年秋,李铁到闽清天儒中学教书,与同为共产党员的教务主任单线联系。1943年,福州被日军占领,李铁到内迁邵武的福州格致中学继续任教。[1]

1945年,中共闽江工委重建,李铁任工委委员、组织部长,庄征为书记。1947年1月20日,李铁当选为中共闽浙赣边区候补委员,同年2月,在新成立的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中,李铁任副部长,庄征为部长。[1][4]

城工部事件

背景

1947年,中共地下党员孟起国民政府逮捕,城工部部长庄征提议“假投降”营救之,闽浙赣省委却以此怀疑庄征是国民党特务,将其处死。李铁由是接任城工部部长。[4]

1948年,中共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宁德北洋山失踪,在福州的李铁听取时任阮英平书记员陈书琴的汇报后,要求在宁德的党员阮伯琪等人一同寻找,却始终无果。其时,国民党政府又在共产党叛變人士的告密下袭击了沈宗文罗天喜等人,省委怀疑是城工部出现了问题。[5][6]

闽浙赣省委对李铁的处理

阮英平的死讯传来后,闽浙赣省委立刻逮捕了李铁,省委干部黄国璋对李铁实施了逼供,迫使其招出要在“五一”前杀害省委干部等供词。但逼供稍有放松后,李铁推翻自己的供词并提出申诉,但黄国璋认为李铁在“耍花招”,这份申诉未被省委书记曾镜冰相信。其后,曾镜冰下令“五一”前处理所有城工部干部。1948年4月,李铁被枪杀于建阳县岩溪村。陈书琴、阮伯琪以及城工部干部曾焕乾柯海燕等前后127人也被处死。[5][6]

死后平反

1956年,中共中央调查事件真相后,宣布为福建城工部党员平反,李铁亦被授予“烈士”的称号。2013年,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为庄征、李铁两位烈士发布纪念文集。[2]

家庭

李铁有一妻程宝兰,比李铁小十几岁,她受到李铁的影响成为中共地下工作者;李铁还有一位胞妹郭庆娥。[1]

参考文献

  1. 孙树凤. . 春秋. 2008年, (03期) [2021-12-19]. ISSN 1672-57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2. 逄立左. . 福建党史月刊. 2013年, (21期): 第1、4页 [2021-12-19]. ISSN 1006-225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3. 济南市史志编纂委员会. . . 济南市: 中华书局. 1997年: 第367页. ISBN 7-101-01791-6.
  4. 郑锦华等. . 福建省: 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3年. ISBN 7561508468.
  5. . [2021-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3).
  6. . www.ndcjzd.com. [2021-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