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马·弗里西斯环形山

杰马·弗里西斯环形山(Gemma Frisius)是月球正面南部高地上一座古老、深邃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1],其名称取自荷兰数学家医生、制图师、哲学家版画家、天文仪器技师赫马·弗里修斯(1508年-1555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杰马·弗里西斯环形山
月球轨道器4号拍摄的图像
纬度34.33°S
经度13.37°E
直径88.5公里
深度5.16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时347°
命名来源赫马·弗里修斯

描述

杰马·弗里西斯环形山周边图,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

该陨坑西侧毗邻努内斯环形山、西北靠近泊松陨石坑古达克陨石坑附靠在它的东北侧、东北偏北坐落着萨库托环形山、杰马·弗里西斯环形山的东侧是拉比列维环形山、南面横亘着马若利科环形山、往东南矗立着布赫环形山比兴环形山、而西南则分布弗尼利厄斯环形山施特夫勒环形山云海坐落在杰马·弗里西斯环形山的西北方[2]。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34.33°S 13.37°E / -34.33; 13.37,直径88.5公里[3],深度约5.16公里[4]

杰马·弗里西斯环形山的外侧壁已严重撞击损毁,沿边缘布满了众多的大小撞击坑,尤其是它的北侧和西侧坑壁,在这一侧沿途坐落了小卫星坑"杰马·弗里西斯 D"、"杰马·弗里西斯 G"和"杰马·弗里西斯 H"。环形山坑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1400米[1],内部容积约7200公里³[1]。正如一些观察者所指出的,该环形山的外观结构类似一只熊爪印,三座卫星坑加上古达克陨石坑构成了它的四只脚趾。

该环形山的东南坑壁也已磨损,内侧壁坍塌的岩石跌落到坑底将近三分之一距离处,坑底其余部分地表相对平坦且较深邃,中心点偏西北处矗立着一座高约600米中央峰。

卫星陨石坑

按惯例,最靠近杰马·弗里西斯环形山的卫星坑将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它的中心点旁边。

戴维·坎贝尔图片
杰马·弗里西斯 纬度 经度 直径
A 35.8° S 15.2° E 68 公里
B 35.5° S 17.1° E 41 公里
C 35.6° S 18.8° E 35 公里
D 34.3° S 10.9° E 28 公里
E 37.2° S 12.8° E 19 公里
F 35.8° S 10.3° E 9 公里
G 33.2° S 11.4° E 37 公里
H 32.4° S 12.2° E 28 公里
J 35.1° S 18.1° E 12 公里
K 37.4° S 11.0° E 10 公里
L 34.8° S 11.8° E 6 公里
M 34.3° S 12.5° E 5 公里
O 32.5° S 12.9° E 6 公里
P 31.8° S 12.8° E 4 公里
Q 35.8° S 14.8° E 9 公里
R 37.1° S 15.3° E 5 公里
S 35.2° S 15.1° E 6 公里
T 34.9° S 16.4° E 8 公里
U 34.5° S 16.8° E 8 公里
W 36.9° S 13.3° E 15 公里
X 34.7° S 15.8° E 15 公里
Y 37.4° S 13.5° E 28 公里
Z 35.1° S 9.6° E 10 公里
  • 卫星坑"杰马·弗里西斯 M"已被月球和行星观测协会(ALPO)列入《带有明亮射纹系统的撞击坑列表》[5]
  • 卫星坑"杰马·弗里西斯 Ea"、"杰马·弗里西斯 Eb"和"杰马·弗里西斯 K"被月球及行星观测者协会(ALPO)列入《内侧壁坡带有暗黑辐射纹的撞击坑列表》[6]
  • 卫星坑"杰马·弗里西斯 A"约形成于前酒海纪[1]

参考资料

  1.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PDF).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9-26).
  3. .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4. . [2016-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8).
  5. List of craters with bright rays of the lunar system and planetary astronomy Association(ALPO) 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6. List of craters with dark radial bands of the Association of Lunar and Planetary Astronomy(ALPO) 存檔,存档日期2013-12-03.

另请参阅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杰马·弗里西斯环形山
  • Andersson, L. E.; Whitaker, E. A. . NASA RP-1097. 1982.
  • Blue, Jennifer. . USGS. July 25, 2007 [2007-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0).
  • Bussey, B.; Spudis, P.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521-81528-4.
  • Cocks, Elijah E.; Cocks, Josiah C. . Tudor Publishers. 1995. ISBN 978-0-936389-27-1.
  • McDowell, Jonathan. . Jonathan's Space Report. July 15, 2007 [2007-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 Menzel, D. H.; Minnaert, M.; Levin, B.; Dollfus, A.; Bell, B. . Space Science Reviews. 1971, 12 (2): 136–186. Bibcode:1971SSRv...12..136M. doi:10.1007/BF00171763.
  • Moore, Patrick. . Sterling Publishing Co. 2001. ISBN 978-0-304-35469-6.
  • Price, Fred W.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978-0-521-33500-3.
  • Rükl, Antonín. . Kalmbach Books. 1990. ISBN 978-0-913135-17-4.
  • Webb, Rev. T. W. 6th revised. Dover. 1962. ISBN 978-0-486-20917-3.
  • Whitaker, Ewen A.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521-62248-6.
  • Wlasuk, Peter T. . Springer. 2000. ISBN 978-1-85233-193-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