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方幸次郎
松方幸次郎(日语:/ Matsukata Kōjirō,1865年1月17日—1950年6月24日),是日本企業家、政治家、收藏家。曾任川崎造船所社長、眾議院議員(日本進步黨),毕生致力于西方艺术品收藏。
松方幸次郎 | |
---|---|
原文名 | |
出生 | 日本薩摩國 | 1865年1月17日
逝世 | 1950年6月24日 日本 | (85歲)
职业 | 企業家 |
知名于 | 收藏家 |
生平
1865年,松方幸次郎出生於薩摩國(今 鹿兒島縣西部),是明治維新元勳、前內閣總理大臣松方正义的第三个儿子。[1]松方在美国罗格斯大学预备学校和罗格斯大学就读。在学期间,松方是学校兄弟会成员,也是新生足球队队员。松方于1896年就任成为川崎造船所首任社長,[2]然后从1916年到1923年一直是造船所的负责人。二十世纪初期的松方在金融界已经十分成功,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经济衰退对其产生了不利影响; 尽管他大势不再,但他的大部分艺术收藏仍得以保存。[3]
艺术收藏
松方花费大量金钱购买了数千件西方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品。收藏品是他走遍整个欧洲寻得,但收藏品的大部分还是主要是在巴黎收集而来。松方购买了罗丹的杰作“地狱之门”,该作品目前展示于巴黎的罗丹博物馆,在日本東京国立西洋美术馆入口广场展出的雕塑是用同样的原始模具仿制而成。[4]最后,他希望在东京建立一个艺术博物馆,以便收纳他的艺术收藏,这样游客可以直接接触西方艺术;[3]他希望东京人民和巴黎人一样可以随意观赏这些伟大作品。
松方也因其收集的浮世绘版画而闻名,这些版画散落在世界各地。1925年,松方把自己在国外收集到的木版画版展出,是为日本第一次木版画展。[5]今天,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收藏品中大约有8,000件是其收藏的浮世绘版画。
在松方收藏的作品中,今天被称为国立西洋美术馆松方系列的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留存于法国;这些作品见证了《旧金山和约》的签署,该等作品被法国短时间占有。虽然大多数作品最终还是送回日本,但由莫奈、梵高、库尔贝、塞尚等所作的14件珍贵画作仍留存于法国国家收藏馆中。[6]松方收藏品中的剩余物品共有370幅作品,其中包括196幅繪畫,80幅素描,26幅版画和63件雕塑 ——包括罗丹的大型公共雕像,现在存放于国立西洋美术馆入口前的景观区域,为景区增光添彩。[3]国立西洋美术馆系列中的每件罗丹雕塑都仿造原始模具铸造。[6]事实上,松方是法国花最多钱請罗丹雕塑的人,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些雕塑带回日本,[7]因而这些雕塑在二战后落入法国人手中。法国最后还是这些艺术品送回给日本人,故才有了今日东京的松方收藏馆。[3]
松方是克劳德·莫奈的好朋友。据报道,莫奈曾经带他去吉维尼的工作室,松方当场购买了18幅画作。[6]松方还有其他艺术家朋友,其中包括弗兰克·布朗维。弗兰克·布朗维在松方购买收藏品时给予了帮助。另外弗兰克·布朗维设计了一个画廊,即所谓的sheer pleasure,松方有意在东京建造这一画廊但未能實現。松方原本打算将这些艺术品带回日本,但他抵制对这些作品出关征收100%的关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部分留存于英国的作品被烧之殆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盟军的轰炸也摧毁了留存于日本的大部分作品。1959年,日本公众首次游览国立西洋美术馆时,他们认识到了松方为了这所博物馆的建立所作出的努力。[6]
參考文獻
- "Article 4 -- No Tit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4, 1923.
- Greenfield, Liah. (2001).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Nationalism and Economic Growth, p. 341.
- . [2018-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 McChesney, Clara. "Rodin's Tomb a New Meca for Artists of the World; Sculptures Reassembled at Meudon Will Be Opened to Public -- Their Setting Is Beautiful and Impressiv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New York Times. August 22, 1926.
- Checkland, Olive. (2002). Japan and Britain After 1859: Creating Cultural Bridges, p. 107.
- Falk, Ray. "French Art in Toky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e New York Times. June 21, 1959.
- Michener, James A. (1983). The Floating World, p. 244.